视频 | 重振经济 长三角如何"靶向发力"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2022-05-30 16:56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八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经济恢复重振。
“50条”含金量满满,像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还靶向发力助企纾困,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为企业减负。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看来,此次《行动方案》凸显了几个特点:
一是“快”,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的这一关键节点,及时、果断、快速制定出台行动方案。对稳增长、保就业、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来说,是抓住了当务之急的问题要害。
二是“准”,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始终把保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各项政策叠加,发挥综合效应,支持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三是“细”,针对市场主体面对的实际困难,“50条”逐条细化,比如在助企纾困方面的缓、免、减、退、补等举措,细化到具体金额也一目了然。
四是“实”,政策举措接地气,可操作性强,市场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政策,都能针对性地享受红利。
上海此轮疫情来势汹汹,给经济发展、尤其是各类市场主体带来了挑战。何建华认为,某种程度上通过这种带有极限性的“压力测试”,也检验并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在长三角、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版图中,具有的重要关联性作用和功能性影响。
作为龙头城市,上海向长三角区域延伸的产业链规模不小。换句话说,长三角的产业及经济活动,是处在一个链条之上。但当疫情反扑向“火车头”上海,一体化循环被迫减速,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难点开始显现。
比如,防疫成为悬在不少地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便推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或手持通行证,但在防疫压力下,也很难要求各个地方立即尊重且执行一个标准。
如何重塑、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成为摆在长三角眼前的课题。
好在,好消息不断传来。三省一市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和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制度,并为重要物资应急保供开辟绿色通道。
此番上海发布“50条”举措重振经济,也将进一步激活产业链活力。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的取消,复工复产卡点堵点也将被打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效率。同时,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何建华认为,通过疫情“大考”,长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以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的重大风险,将成为一体化发展之下的一种共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骋)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