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视频 | 年终特稿丨2021,在变局中前行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杨臻 李瑶

2021-12-30 19:57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地缘政治博弈不断、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世界之变风起云涌……


2021,世界在变局中跋涉。


这一年,崛起的中国如何保持前进的方向,百年变局之下,我们又如何来回答“时代之问”?年终岁末,《子午观潮》邀请几位权威专家,和我们一起来回望即将过去的2021年。


中美关系 几多变数


2021年,最为波诡云谲,充满变数的非中美关系莫属。


中秋过后,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平安回到了祖国。



而在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20天后,中国外交部证实,美方为18名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向中方提交了参加冬奥会的签证申请。


距离新年不到三天,拜登签署“2022年国防授权法案”。渲染“中国威胁论”,极力抹黑中国国防政策和军力发展,在台湾、涉疆等问题上对中方无端指责。


纵观一年间,随着中美在抗疫溯源、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对话、合作与交锋。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年内也不断变化,从“合作、竞争、对抗”到“设立围栏”再到“负责任的竞争”。


“因为两国实力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大变局”,这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观察的结论。


元首外交为中美关系巨轮把舵引航。年初以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拜登总统两次通话,近期又举行首次视频会晤。杨希雨认为,元首视频峰会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其后双边关系出现了一些稳定因素。



2022,中美关系还有几多变数?杨希雨并不乐观,他认为“2022年将是形势很严峻的一年,对中美关系而言,今后几年都是困难时期”。


即将迎来中期选举的拜登与民主党,在“选票政策”驱动下,迫于国内政治压力,或将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方面兴风作浪不松手,以“民主、人权”由为干预中国内政的政治操弄还会变本加厉。


而2022年对于中国也是“政治周期年”,中共二十大召开在即。为了夯实和平发展之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中方必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稳健、积极、建设性的中美关系。


咱们基层有力量


深秋时节,“上海迪士尼烟花下的核酸检测”一幕刷屏全网,专业部门快速响应,老百姓淡定配合,成为今年中国“抗疫”的生动缩影。


张文宏医生的一句“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抚慰了很多因为疫情不确定而引起的惶惑惊恐。



在一些国家声称“与病毒共存”时,中国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从东北口岸到西南边陲,从古都到旅游城市,一年多来,中国迅速扑灭数十起局部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自2021年2月至今,连续11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


“风景这边独好!”这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李泓冰的感慨。她用“最快的速度”、“最稳妥的办法”、“最精准的方向”和“最坚决的决心”来概括一年来中国抗疫的努力。


中国之所以能交出优异的抗疫“答卷”,最大的“法宝”就是我们拥有强大的基层力量,其组织和协同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李泓冰如是说。


从最初的武汉,到现在的西安,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始终守在一线,在人员管控、流调、救治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为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强大后盾,期间不断见诸媒体的感人故事,其实也是基层防控的工作日常。



2021年即将结束,而全球单周新冠确诊病例数再创新高,世卫组织提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带来“双重威胁”。


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李泓冰依然表示出极大的信心。她说,中国始终坚持依法抗疫、科学抗疫、智慧治理,以法律法规固化抗疫成功经验,用科学手段为防控和诊疗提供支持,反映出我国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她相信,依靠人类文明的积累和中国“智慧”,必将走出疫情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风疾浪高的台海


如果说2021是充满变局的一年,那么这一年,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中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意志和决心。


过去一年,台海局势之波诡云谲,从未如此牵动国人的心。



特约评论员张彬用“风疾浪高”来形容。一方面,“挟洋自重”的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推行“台独”,挑动两岸对立、打压两岸交流,还妄图“以武拒统”;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不断介入台海,妄图“以台制华”。双股势力相互勾结,台海地区动荡不安。


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台湾问题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传达出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心。



年末之际,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一年来,大陆方面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稳中有进。马晓光同时表示,明年台海局势会进一步复杂严峻。


在张彬看来,未来大陆方面与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和外部势力插手干预的斗争可能更尖锐、更激烈。不过,大陆方面依然会坚定地加强两岸民众之间的交流,尽最大努力为台湾民众寻求发展空间、提升福祉。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给“台独”势力以及外部干涉势力以“雷霆一击”。


中国经济 稳字当头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上升,供应链危机、能源危机……


2021,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平稳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


“保障国内国外供应链的衔接与畅通,是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为此也付出巨大努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谈及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时特别点出供应链问题。



在张军看来,一方面因为在过去全球化时代,我们对供应链安全问题缺乏“战略性”的重视和准备,而一些国家和厂商出于保护主义政策,有意“卡脖子”,也造成我们缺芯的困境。教训提醒了我们,必须要有替代性方案,在芯片的设计、生产、储存等环节作出长远性准备。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不过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而“拉闸限电”、“汽车芯片荒”背后的价格背离、供需失衡等现象也引发热议。


12月份,针对当下宏观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判断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外界也注意到,“稳”字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出现了25次,远高于去年的13次,传达出的信号十分明确,2022年的经济工作乃至整体工作都要将“稳”置于首要位置。



面对疫情不确定性,很多发达经济体“放水”试图稳定经济,即采取大规模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在张军看来,“放水”办法刺激投资并不可取。


张军指出,多年来中央一直希望中国经济逐步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依靠效率、创新等内生动力驱动增长。他还建议高层进一步放权,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当中决定性的作用,鼓励更多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确保明年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2022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预测均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5%,仍然充满韧性。


(看看新闻Knews编辑:毕俊杰 郝苗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