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视频 | 东方卫视推出2021礼赞中华国风系列公益短视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

2021-12-01 12:12

“从大闸蟹里看到了和长辈吃饭的礼仪,听王珮瑜的诉说感受到了戏里戏外对舞台的敬意,文物虽无声却传承着几千年前的华夏之礼!”自从11月起,东方卫视连续推出了三条“礼赞中华”国风系列公益短视频,从海派文化精选了艺之礼(京剧王珮瑜)、器之礼(上海博物馆)、食之礼(王宝和大闸蟹)三个主题,从观众生活切入,向观众传承“中华之礼”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延续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京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艺之礼”部分,上海的京剧名家王珮瑜在片中说:“出将入相,是台上出入的规矩;怀瑾握瑜,是台下怀握的精神。千年礼乐正声,尤存于戏里,也传于戏外。”的确,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经典传承之一,在京剧舞台上,君臣之礼、同僚之礼、夫妻之礼……都在展示着礼仪之邦的千年传承。在戏外,王珮瑜也告诉了观众,尊师重道、敬畏舞台、奉献观众……这些又是另一种中华礼仪的传承。京剧之礼,在于传统故事的内核,也见于行为动作的演绎。举手投足、一语一调都有礼的体现。



如今,人们很喜欢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古器物在特定的背景下诞生,成为人类展现“礼”的载体;其工艺、用途的讲究都是礼的外在表现,它们在变化中延续至今。因此除了美食和戏曲之外,该系列短视频还从上海博物馆中珍贵的青铜器文物的角度出发,告诉观众,中华之礼的历史厚重。比如片中,一尊西周的齐侯匜据说当年是用来行盥洗之礼的器皿,让观众不禁感叹,“原来我们每天的洗手,也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每一件珍宝传承礼仪于微处,无声讲述那些中华之“礼”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民以食为天,中华饮食的文化,源远流长,饮食的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上海,这个季节正是吃大闸蟹的好时节,“礼赞中华”国风系列公益短视频的“食之礼”便从大家最喜欢吃的大闸蟹说起,要知道上海人已经把大闸蟹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片中,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宝和蟹宴”传人向观众展示了如何用蟹八件优雅地吃完一只大闸蟹,“礼”在一挑一剪之间,酝酿蜕变,创造圆满。更重要的是,片中展现了全家人在一起吃蟹的礼仪文化,几匹肥蟹,一壶黄酒,全家齐聚在餐桌前,晚辈放低酒杯向长辈敬酒这一细节,更是展现了中华的餐饮文化中长幼有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一顿其乐融融的蟹宴,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礼仪的传承,祖国的富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两创”方针。事实上,无论是不久前的《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还是这次“礼赞中华”国风系列公益短视频,东方卫视近年来一直在以取之不竭的传统文化为墨,以潮流文化和先进科技手段为笔,共同谱写出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传统文化如何适应当代表达?在创新转化过程中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变与不变,说到底,就是要透彻掌握、尊重艺术形式的内在规律。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创新转化,才能得到时代呼应与人民共鸣。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