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视频 | 美俄“换囚”惊心动魄!普京赢了?拜登也赢了?

环球叶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2022-12-15 16:53

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的停机坪上,美俄正在“换囚”。一边是美国运动员格林娜(Brittney Griner),另一边是俄罗斯商人布特(Viktor Bout)。两组人相对而行,在中间点迅速完成交接之后,各回各家。


这一场景,看似云淡风轻,但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惊心动魄、别具深意。



美俄“换囚” 惊心动魄


格林娜,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参加过两次奥运会和两次世锦赛,均获得了冠军。


今年2月,她从纽约飞抵莫斯科时携带了一克大麻油,因此被俄罗斯法院以贩毒罪判处9年监禁。


明星被“扣”,美国当然想“要”回来,但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想一次来个“一换二”,把另一名“囚犯”惠兰(Paul Whelan)一起“换”回来。惠兰,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因间谍指控于2018年在俄罗斯入狱。



对此,俄罗斯开出条件:拿克拉西科夫(Vadim Krasikov)来换。


克拉西科夫,与俄罗斯安全部门关系密切,他于2019年8月,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公园内,公开射杀一名40岁的格鲁吉亚人,被德国法院定罪并处以终身监禁。



为了这件事,俄德当时闹得很不愉快,互相驱逐了外交官。


拿克拉西科夫来换,美国是同意的,唯一的问题是,美国手上没这个人,而德国“老兄”又不肯帮忙,断然拒绝了这种“换法”。


而俄方坚持认为,交换必须“等价”,惠兰是美国“间谍”,美国就要拿另一个“等值”的人来换。


无奈之下,美国“拿“出了布特。布特,是一名军火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称其将大量武器非法贩运到非洲、南美和中东等地,媒体跟风,送了他个“死亡商人”的称号,好莱坞还以他为原型,拍了部《战争之王》的电影。2008年3月,美国特工假扮哥伦比亚恐怖分子,成功将其诱捕。



但美国的这一提议,遭到了俄罗斯长时间的“冷处理”。有分析认为,俄罗斯不回复,是因为不愿意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给拜登任何政治上的“加分”。


果不其然,中期刚过,俄方随即松口同意换囚,但不是美方希望的“一换二”,而是“一换一”, 格林娜换布特,惠兰被“踢出”了换囚协议。


这样的交换条件,让美国司法部很是恼火,一边是军火商,而另一边只是个带了大麻的运动员。这种“量级”的交换,并不对等。


但换不换,永远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换,那么就有鼓励不友好国家扣押更多“人质”的风险。如果不换,那么就塑造了一种置公民死活于不顾的“冷血”形象。


对拜登来说,换,要被鹰派人士骂死,不换,要被格林娜粉丝的吐沫星子淹死。


不得不说,俄罗斯很精明,提出的“换囚”条件,牢牢把住了拜登政府的“脉搏”。这位篮球明星的身份实在是“正确”,既是黑人女性,又是LGBT群体,有这么多“光环”加持,“民主”的拜登能不换吗?


11月中旬,拜登顶着司法部强烈反对,同意用布特换格林娜。


拜登亏了?普京赚了?


军火商换运动员,拜登亏了吗?不能这么看!因为这一决定,得到了格林娜粉丝、民权领袖以及LGBT人士的广泛好评,拜登由此塑造了对民众“不抛弃、不放弃”的好形象。


不过,相较之下,还是普京“赚”得更多。无论如何,扣押一个运动员,不能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而换回一个军火商,显然更有面子,也更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CNN认为,“换囚”是“普京的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弱点。军火商不是一般的商人,没有强大的关系网络,做不了这门生意。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普京恐怕需要这些有资源的人,因此才愿意千方百计达成交易。当然,布特回国之后会不会重操旧业,所谓的“资源”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此外,俄罗斯通过和美国的“过招”,也“刺探”到了一些“信息”。俄罗斯为什么一开始要的人是克拉西科夫?难道不知道他在德国人手里吗?这一操作,既可以一探美德关系,又可以顺便“挑拨”一把。那后来为什么又提出只用格林娜换布特呢?说明俄罗斯敏感地捕捉到了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利用这些变化,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交换”。


当然,“换囚”事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就算俄乌打得再厉害,美俄的关系再差,核大国依然可以在子弹满天的情况下,达成交易。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美俄“换囚”对整个世界来说,其实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美俄保留着一丝的联系,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冷静的头脑和利益的考量,依旧占据上风。


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度解读“换囚”事件,美俄关系处于历史低点,这一点毫无争议。


“换囚”的故事,总是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情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当中的桥段,在柏林的格林尼克桥(Glienicke)上,苏联间谍和美国飞行员,紧张而缓慢地向中点走近,最终完成交换。


冷战已经过去几十年,但美俄两国的敌对还在延续。“换囚”一幕,在阿布扎比机场重演,这又是一种怎样的隐喻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