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2″

视频 | 不满六岁当"偶像练习生"?他要成为下一个王俊凯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卢梅 李维潇 耿博阳

2019-08-22 11:17

站在2019向前回看,2018,成了中国“新生代偶像团体”元年。


“选出你最爱的9人,组成中国优质偶像男团。”


“最终成团名称:火箭少女101。带来她们的成团首秀。”


两档网综的热播,一举捧出了火箭少女101和Nine Percent两支新生代偶像团体,之后乐华七子、坤音四子等男团女团也接连出道。


2018年,被称为中国“新生代偶像团体”元年


一时之间,C位、练习生、花式担当等圈内用语大热,这股养成系偶像热潮,让屏幕外的世界也蠢蠢欲动。偶像包装、分级训练的市场迅速扩张,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许多儿童专属的偶像训练营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坚信:出道要趁早。


培养“儿童偶像”的韩国导师训练营


暑期韩国导师训练营


“everybody fighting!”

江苏常州的商业区传来孩子们整齐、响亮的口号,这里正在进行培养“儿童偶像”的暑期训练营。这个为期三天的训练营,由韩国导师授课,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和MV唱跳教学。在这里,孩子们每天的练习时长都要超过6小时。只有在训练营里表现优秀的孩子,才有机会作为一家传媒公司的男团女团候选人,被送往韩国,参加更为全面的课程。

“我是可甜可盐的张娅瑜,我今年11岁了。”


“我叫可爱的丁可可,今年我六岁了。”


“我叫很帅的吴沐垚。”


“我想成为第二个迪丽热巴。”


“成为像程潇前辈一样厉害的人,希望大家能够多多Pick我哦。”


“我看《偶像练习生》,也看过就是周洁琼前辈的那个《创造101》,就挺羡慕她们,也比较佩服他们都很厉害。就是自己以后也想成为那样,在舞台上面闪闪发光的人。”


15岁的王思甜,已经是此次训练营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和王思甜一样,这里许多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都受到选秀综艺节目的极大影响,她们会跟着节目主题曲扒舞(圈内专业术语,指通过视频的慢放或是多次回放,自学舞蹈);她们羡慕屏幕里那些原本平凡,但通过训练变得闪闪发光的女idol;她们渴望有机会像“偶像前辈”们一样成团、出道。


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王思甜,比别人更加努力


“很多人基本上从很小很小就练,还有一些就是8、9岁就去了韩国那边。我现在就是可能年龄比较大了,15岁,快16了,出道可能性就比较小。”

因为“偶像出道”的梦想一直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王思甜之前一直是在家自己练习舞蹈和声乐。为了参加这一次的集训,她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一个人从湖南来到常州。因为年龄的关系,她把这次培训看作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别人跨一步,我要跨两步,别人跨两步,我反正要比她多很多步。”

训练营有近四十个孩子,平均年龄在十岁左右。不满六岁的吴沐垚,则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


六岁,为成为“偶像”开始准备


“蹲下,十五个、十六个……”


今年还不到6岁的吴沐垚


因为活泼好动,吴沐垚经常成为老师管教的对象。其实吴沐垚是从三个月前,才开始接触唱跳的,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受过声乐和舞蹈的训练。

“会有这样的期待(他成为艺人),谁家大人不会有这样的期待。我想象就是能够在电视上看到他。”父亲吴冰萌生让儿子尝试演艺道路的想法,是源于亲朋好友对孩子外形的夸奖。看着网综里稚气未脱的“偶像”们,吴冰觉得,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试一试呢?

为此,吴冰帮孩子报了各类培训班,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孩子争取上台表演,参演影视剧、广告的机会。

吴冰在辅导儿子唱跳


“就在这个点开始迈这个脚。懂了吗?”


“然后往前一步。对吧,听到那个声音,最高音的时候,你才要迈出去。”


“点要卡准,力气要用出来。“


父亲吴冰的用心和“拼”,孩子的母亲都看在眼里:“我觉得他爸爸可能比我(想要他成名)的愿望更强烈。基本上每天回来,严格要求,每天要求必须是一个半小时,不会的动作要强化分解多遍。然后直到他爸爸满意为止。”

虽然并不是“唱跳“专业出身,甚至做的工作和演艺事业也丝毫不沾边,父亲吴冰还是认真地指导着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说到激动处,往往亲自下场演示。

“我跟你在玩吗?在背,认真一点好不好。”

除了唱跳,吴冰还有意培养儿子的“演技”,他觉得做一个“偶像”,必须唱、跳、演三栖全面发展。

“每个人的才艺特长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后期磨练出来的,锻炼出来的。他这个年龄段可能正好是慢慢锻炼的这个机会。”

吴冰对“养成系偶像”的概念颇为认同——就是通过流程化的训练和包装,普通人也可以被打造成偶像。

“他其实在性格方面有点像,鹿晗和张艺兴的性格,然后有点腼腆的那种。但是我个人感觉是,我心目中他的状态有可能是TFBOYS,里面王俊凯的方向。就是感觉上来说他有可能比较注重实力的那种。”

TFBOYS的成功,被许多儿童家长视为典范。吴冰就说,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和曙光。而韩流明星归国之后的火热,和他们的练习生生涯不断被媒体曝光宣传,这些都让家长们看到了出道成名的可行路径,让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成名之路,变得能够付诸实际。

吴沐垚,你的梦想是什么?


采访期间,我们问过吴沐垚很多次。对于这个问题,吴沐垚给出过很多的回答:科学家、宇航员、扫地员……

也许对于还不到六岁的孩子来说,梦想、偶像、出道、成团,这些词还太过生涩难懂。而对于推着孩子不断向前冲的吴冰来说,帮孩子选择“成为偶像”这条道路也并非没有纠结。

“小孩子一旦就是说长大之后,他会不会因为我们选择的道路而来跟我们有矛盾。因为我们在帮他选择这条路,他可能不懂事,我们帮他在做主。”


4岁开始当童星,“我喜欢幸福,不喜欢不幸福”

只比吴沐垚大了半年的丁可可,从两年前就开始按照母亲的规划,往“童星”路线发展。才6岁,丁可可却已经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她还接拍过广告,参与过影视制作,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平面模特。

丁可可模卡拍摄现场


此次,丁可可要为她的下一份模卡拍摄照片。所谓模卡,就是“小童星”们的照片简历,每当有广告拍摄、影视剧制作、偶像选拔的机会,家长们就会把相应风格的模卡照片发给导演组,供对方过目和选择,一旦录用,才有试镜的机会。

拍起照来,丁可可驾轻就熟,任何风格的服装,她几乎都能有到位的诠释,这和她长久以来的训练密不可分。

照片和视频的拍摄、演技、T台走秀、声乐、舞蹈,被视为新生代偶像的必备技能。这些儿童练习生家长们早就清晰地意识到,除了唱跳,还必须培养孩子镜头感和表现力,为进军影视、时尚等领域打好基础。

“她那个时候很小,才三岁多,有一次六一儿童节表演,结束她就说,妈妈我好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因为孩子对舞台的热爱,再加上外形条件的优势和展现出的唱跳天赋,母亲觉得可可就是为“偶像”而生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母亲宋祖新帮丁可可报名了中国舞、爵士舞、韩国舞、T台形体练习等一系列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空余时间。只要有适合的比赛,她也都会帮丁可可报名。

“等等要笑。笑。又忘了吧,嘴巴张老大,吃人啊。”


“唱不好要重新跳的。”


“为什么连不起来。”


“腿不要拉太大。”


“腿给我多练练。”


“为什么这里停下来!就是你忘了,不熟练。”


“站好,重来。”

母亲宋祖新对丁可可的每一次练习都追求完美,无论表情还是动作。

“不幸福。”丁可可躺在沙发上,罢工了。


“行了,还不幸福。看视频说人家跳得好好啊。天生就跳这么好吗,还不是天天练习。那你喜欢什么你告诉我?”


“我喜欢幸福,不喜欢不幸福。”


“偶像团体”的繁荣和泡沫


“我们有请可可和吴沐垚两位小朋友,来到我们舞台上,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常州繁华的商业区,丁可可和吴沐垚准备登台表演。

今天是丁可可和吴沐垚以组合的形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演


最近,丁可可和吴沐垚一直被打包,作为组合的形式进行宣传。儿童培训机构说希望丁可可能够在唱跳上有所提高,尽快加入已有的女团。而对于吴沐垚,机构的规划是首先找到有潜力的同龄男孩,然后一起训练,组成男团。

吴沐垚的母亲在台下看得热泪盈眶,看着在台上的儿子,她预想到了儿子成名后的分离。

“如果说真的他后面的一个演艺事业多的话,不在这个城市,可能会去外面发展。只能说去支持吧,因为去追求他更想要的,其实也是我们想要的。只要他真的有一条自己的星光大道。”

孩子们还在懵懂未知的年纪,更多的是被寄予了家长的期待。参加集训的这些天里,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家长们就在外面等候。

“我想就是说自己培养嘛,就是万一就是被发现了什么呢,做梦去吧他(孩子爸爸)说。他说那么多,比你优秀的长得比你好看的,人家就没那个,就你家能怎么样?”丁可可的母亲吐槽老公经常给自己泼冷水,而丈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说中国这么多人能有几个一直常青树在那边。当时她问我蔡徐坤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蔡徐坤是谁,我只知道,蔡徐坤打篮球。”他担忧可可即便出道也会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更担心耀眼之后,孩子是否有能力实现转身,继续自己精彩的人生。其实父亲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有报告显示,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期间,中国共有150个团体出道,但有45%已经停止活动,只有17个团体存活超过3年。

据韩国统计数据,能被公司签约的练习生仅占参训练习生总人数的八百分之一,而能够成功出道的,又只占签约的一半左右。

即便出道,新生代偶像团体也往往伴随着关于实力的巨大争议,同质化严重且后继乏力。偶像的顺势更迭比想象的更加频繁,“偶像团体”繁荣泡沫的破碎,也往往比预计的更要急促。

“大海捞针一样,出道的可能性感觉微乎其微。”大多数的家长也了解其中的艰难。

开放的时代,似乎给了更多“成名”的可能。更早地进行“养成”,究竟是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还是只是娱乐和商业模式希望营造的土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卢梅 李维潇 耿博阳 实习编辑:朱怡萍)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