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谈治雾霾:环保工作仍“负重前行”
时讯
央视网
2017-01-07 14:44
央视网1月7日消息,环保部昨晚(6号)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举行媒体座谈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三年多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但由于经济结构偏重、单位面积人类活动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更高,尤其是进入冬季改善的幅度小,我国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陈吉宁介绍,根据环保部门统计的数据,2016年,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为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以来的年份相比都有下降,是三年来改善最大的一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46和32微克每立方米,数据较往年有明显下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也都在持续改进。
环保部部长 陈吉宁:跟2013年比,改善的幅度大约在30%左右。但是我们的条件其实并不好,是在偏重的产业结构、偏化石原料能源结构条件下,同时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的过程中来完成。我们是在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和人类活动远远比已经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高得多的情况下来实现改善的,面临的难度当然更大一些。
环保工作处于负“重”前行阶段
陈吉宁表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说明我国目前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进入到冬季之后、进入供暖期,一些措施还很不够。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这个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区域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环保部部长 陈吉宁:今天的环保工作、环境质量改善,是处在一个负“重”前行的阶段。这个“重”是加引号的重。我们要改善得快,就要加快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这样才能轻装前进。但是这么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说降下去就降下去,这个排放后面是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里面的。这个后面是我们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非绿色的生活方式。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