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他在上海三次为蔡元培塑像却被人遗忘了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2016-08-10 10:22

马克思恩格斯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曾经人手一套的 《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封面上使用的领袖浮雕肖像,都是出自刘开渠之手。而对于上海人来说,更为熟悉的是静安公园内的蔡元培雕像,这是由年逾八旬的刘开渠亲自操刀。


刘开渠以自己的实践颠覆了明清以来中国雕塑塑造泥菩萨的传统,将中国雕塑引入到国家层面的公共空间,并成为20世纪公众喜爱的公共艺术形式。日前,“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举行,精选刘开渠最具代表性的50件雕塑原作和数百件珍贵历史文献,全面呈现他的艺术人生并系统阐述他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关系。


静安公园内的蔡元培像


雕塑大师三度在沪为蔡元培塑像


位于上海闹市的静安公园内,有一座蔡元培像,这是刘开渠的晚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据策展人李万万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静安区团委邀请刘开渠塑造一座蔡元培像,为了纪念这位先驱者,静安区的每一位共青团员都为这尊雕像主动出资。因为是大家集资的,所以雕塑家没有稿费。刘开渠认为自己为蔡元培先生塑像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年愈八旬的他开始创作高达2.7米的雕像,蔡元培的头部就是刘开渠一刀一刀细致塑造的,“这尊全身坐像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孙中山像》的布局,而又有更加严肃和深入的表现,刘开渠在写实的风格中巧妙地利用形体和长袍的转折,保持了整体的效果。”据介绍,这些深入的表现包括了在对称性构图上的细微变化,人物双手合持的书本的倾斜线条,再加上座椅的设置与座像背后带弧形的矮墙设计,这一切都使得这座纪念像稳重而不失生动,且有一种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的动感。


展厅内蔡元培像


事实上,这并非刘开渠第一次为蔡元培先生塑像。艺术评论家朱国荣介绍说,早在1935年,刘开渠在杭州艺专任教时就曾为蔡元培先生塑过一尊头像,但是在那尊头像上,重形似而缺神似,还显现不出蔡元培与众不同的气质。此后,为纪念蔡元培先生逝世8周年,原中央研究院委托刘开渠塑造了一座铜像《蔡元培胸像》,“刘开渠在这件胸像的塑造上采用了一种圆中带方、柔中带刚的表现手法,以加强人物的坚毅性格。他在做一副圆框眼镜时,只做出眼镜架的下半个框,而省略了上半个框,由凹入的眼眶来替代,简洁而完整。此类表现手法给后人启发甚大。”


为什么刘开渠会觉得为蔡元培塑像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呢?原来,蔡元培先生对于刘开渠有知遇之恩,是他生命中的伯乐。当年如果没有蔡元培的帮助,刘开渠恐怕不仅无法从事雕塑,很可能连美术这个专业都要丢掉了。据介绍,刘开渠在北平美术学校学习了10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来经朋友帮助辗转来到南京,在大学院当书记员,每天就是从早到晚抄抄写写,完全丢掉了所学专业。有一次在办公处院子里,刘开渠遇到了蔡元培,壮着胆子向蔡元培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去法国学习雕塑。蔡元培听了以后说:“想到法国去学雕塑是件好事,我们中国还没有派专人去学过,我记着这件事。”没想到就在提出要求的当月月底,蔡元培便邀请林风眠等由北京来到南京,组成艺术教育委员会。刘开渠从此专任艺术教育委员会办事员,终于可以专心画画了。1928年5月,蔡元培专门委任刘开渠担任大学院驻外“著作员”,月薪80元,既安排了他的工作,又解决了留法问题,还解决了留学费用问题。


渡江战士像


雕刻一座来自人世社会的新飞来峰“刘开渠从法国留学归来,当时鲁迅和他说:‘过去只是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像了’。这句话对他影响极大,成为他一生雕塑创作的宗旨。”李万万说。刘开渠自言:要“雕刻一座来自人世社会的新飞来峰”。


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的纪念碑雕塑几乎是空白期,而刘开渠的雕塑作品《淞沪抗日纪念碑》 则开创了先河,也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纪念碑作品。而大家熟悉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刘开渠担任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兼雕塑组长,领导国内8位造诣高深的雕塑家来创作英雄碑的浮雕,为近百年来创造历史,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们树碑立传。他在担任英雄纪念碑的总体设计之外,亲自创作《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3块浮雕,其中主体浮雕《渡江》高2米宽6米,规模可谓壮观。


这次展览以喷绘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高达2米、宽至6.4米的《胜利渡长江》。此外,观众还可以看到其中的8件浮雕小稿,分别刻画的是渡江船娘、渡江指挥员、渡江战士、支前农民等普普通通的民众形象。


渡江浮雕小稿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