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在沪举办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20-12-06 11:0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暨“十四五”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长三角众多专家学者参会,就如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涛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去年正式成立了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一年多来,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政策储备与人才培养等领域成果显著。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要求。一方面,长三角继续当好中国开放的排头兵,并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的先行者。另一方面,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惠及更多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建议长三角地区要协同打造聚集力强的创新环境,全面清理一些不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政策和做法。注重细节、舒适度与公平,真正建立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人才使用制度。
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开路先锋,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历史书写,是新要求下的使命担当,更是总书记寄予长三角的殷切期望。阮青主任强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长三角在经济总量和科创水平方面优势凸显,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引擎,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强调,要深刻认识到长三角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目标是缩小区域发展的差异,其中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同时,都市圈的现代化离不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通过农业发展保障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将长三角地区的各个都市圈连接起来,将长三角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最后,也要重视市区合作,特别是省际交界地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如何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向内向外同时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把出口导向的全球化战略转向基于内需的主场全球化战略,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实现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刘亭认为推动经济、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数字化发展应该成为长三角未来的最大发展趋势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原主任宁越敏指出要充分认识长三角全域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内部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要重视大规划与次区域规划之间的协同。他还指出,上海都市圈建设要重视江南文化活化问题。宁越敏认为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要把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纳入整体规划,要把江南运河文化拓展到江南水文化上,并和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水资源治理整合起来,从而增强文化的包容性,同时还要注重如何与世界文化连接。
论坛上发布了《2019-202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协调治理》。报告以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协同治理为主题,紧扣“高质量”与“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的现实基础、战略意义、路径举措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基于多年研究成果,张学良教授团队形成了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的认识、新的框架体系。张学良教授指出,长三角地区有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现已形成“大树底下好长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跨省域协同发展格局。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量的提升转到质、量共抓的新时期,要在积极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路径的基础上,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高”迈进。张学良教授强调,三者的逻辑关系在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高品质生活的路径,高品质生活能带来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也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做好服务。长三角要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其背后的逻辑体系就是要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都具备追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条件,但更重要的在于从一个城市的“三高”走向整个区域的“三高”,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张学良教授进一步提出,既要保证长三角有速度的增长,又要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不妨以“多彩增长”为目标,将关乎百姓福祉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上升到与经济增长同等的高度,深化传统橙色增长、坚持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传承文化青色增长、深挖公共服务蓝色增长、共筑区域协同紫色增长,共同助力长三角建设成为强劲活跃的世界级城市群。
(看看新闻Knew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葛彦希)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