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6″

视频 | 人工智能大会访谈|马小峰:区块链 赋能未来经济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普庆 丁桃

2020-07-03 13:43

如果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那么区块链2.0就意味着在社会、金融、产业领域全面开花。现在,正是区块链2.0的加速发展期。那么,区块链将应用到哪些场景?它和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关系?上海在区块链产业竞争中会拔得头筹吗?带着这些问题,看看新闻的记者专访了上海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马小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马小峰:区块链看应用后面的本质,对老百姓来说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信用,你在区块链网络的时候,它记录的是你真实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对我们老百姓,会看到我们就能自证清白,我的信用不需要别人说了,对吧?我可以摆事实,对吧?


第二,我觉得是去中介,弱化中介。它打破了数据孤岛,大家可以用这种分布式的数据共享,取代了传统的中心化的数据共享,对我们一网通办,对未来的政务,会有很大作用。因为传统数据,我把数据给你了,你用数据干什么?我控制不了了,我不知道了。对吧?在区块世界是我授权你,你才能用我数据,而且你用的痕迹,在区块链网络上都能记录。所以这个模式,保证了数据,保护了隐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区块链列入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在您看来,它在推动社会和产业问题的解决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马小峰:区块链必须跟社会跟产业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魅力。区块链原则上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原则上它能解决多方参与的,跨行业的,彼此之间又有这种业务或互动的需求的效率问题。


区块链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能够明显提升其效率。以前产业链是个线条,有5级10级的一个线条,比方你是我的上游,我要跟你证明,你再要跟你的上游去证明,每级证明都需要时间,整个时间成本就非常高。但区块链是把一个线条压的扁平化,不论哪一级,发生什么事情,只要根据规则,都可以让他实时知道,这样的话不需要一级一级再去证明了。这就是去中心,区块链可以把长达数月的流程变成了几个小时,或者近乎实时的解决。 这对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对整个产业效率提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区块链赋能“在线新经济”,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


马小峰:如果说“互联网+”带来了在线新经济的1.0,那么区块链将会带来在线新经济的2.0,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线新经济会产生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二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区块链通过密码学的技术,确保了知识产权和隐私权。


2.0时代是数字资产的流通和交易,需要区块链技术来支撑。比如在疫情期间远程的招投标。以前招投标都要到现场,为什么?因为各种签名要100%的精确,所以招投标的过程中有数字签名,有这区块链技术就能保证远程的招投标的所有流程是记录下来可追溯的,而且保证它不被篡改。像这种区块链2.0的应用已经冒出来了,以后可能会越来越普及。像我们去年给上海工艺美术交易中心做的,基于区块链的工艺美术溯源和交易系统,马上也要上线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区块链的普及需要多久?


马小峰:如果说比特币是区块链1.0,那么区块链2.0就意味着在社会、在金融、在产业端的全面应用,2.0的应用是逐渐是从2018年开始落地的。下一波的区块链应用,主要是从线下往线上,既要跟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配合,也要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结合。


区块链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早期的技术积累阶段,第一阶段基本到2015年。从2015年以后,我们进入扩散融合阶段,这个速度比第一阶段会快很多。所以我们畅想一下2020年到2030年,我判断变化会更大,速度会更快,可能更加是前所未有的,更加激动人心的,也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我觉得对包括年轻人都是一个历史机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上海是否能在区块链产业竞争中拔得头筹呢?


马小峰:上海发展区块链的优势,第一是制造业的技术、人才、产业链都比较完备,在国内是处于领先阵营;第二是应用场景比较丰富,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有极大的优势。


那么这种优势是否能转换成最后的盛世,即区块链产业生态是否能最后落在上海,这还是个未知数。因为区块链竞争,包括单一企业竞争,包括高校的竞争,包括产业生态竞争,现在是个进行时。怎么通过政策,怎么通过产业的开放和集聚,怎么组成一个生态打法,我觉得是对下一步上海发展区块链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长三角区块链必然是一个全国的集聚高地,从现在态势看,上海、浙江、江苏已经是做得非常好了。因为区块链它是个社会技术,它必然跟场景紧密的结合,而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处于全国第一阵营,另外长三角高校众多,技术和人才会源源不断冒出来。所以从这两点来说,我们长三角具备先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我个人坚信长三角在这块是会在全国领先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与区块链相关的新职业不断涌现,那么区块链相关的人才培养现状如何呢?


马小峰:我从2017年开始做人才培养,我去无锡给学生上课,一个学生跑过来说,马老师我特别想学区块链,但是无锡没有大学能提供,因为只有上海、北京这些大学才有有可能有。所以我们就觉得目前国内对于系统性的区块链人才、规范性的区块链人才,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因为你要发展技术,要产业创新,你必然离不开人才。


所以我们在2018年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标准。今年7月,由中国科协组织,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十多位编委、三位院士直接参与,编制了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实践的教材,这个教材7月份就会出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丁桃 摄像:刘宽漾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