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江湾,“大上海”的梦想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2-09 12:50

江湾地处今天虹口、杨浦和宝山的交界地区,由于区内虬江穿流而过,民间即有"虬江十八湾,弯弯到江湾"的说法,江湾也由此得名。


根据史书的记载,江湾最初形成于今天的保宁路一带,公元1130年,韩世忠率军抵抗金兵,在此驻军,部分家属随之落户,这里逐渐形成了小镇。


江湾区的设立


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并于次年设立江湾区,这也是上海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区的概念。当时的江湾区,东至淞沪路,南至虬江,西至共和新路,北至蕴藻浜。范围大致是在今天虹口的东部、杨浦的北部以及宝山南部地区。


万安路,过去也叫江湾大街,是当时江湾区里最热闹的地区之一。


年近90的徐伯良老先生,从小就生活在江湾大街一带,在他的记忆中,当年的大街商户林立,热闹非凡。从2011年开始,徐老实地寻访了当年的商户和业主,用了近5年的时间,绘制出上世纪50年代,江湾大街从400号到700多号约1公里范围的商户分布图。


“这一公里范围内,商铺大概有340多家,最多的行业是胭脂杂货店,有40多家,还有饭店、米店”,徐老伯回忆道。


尽管许多门面已经经历了多次变更,业主也换了一波又一波,不过老街上的房子多半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重新踏上老街,徐老伯一下就指出了许多当年的商号。


“从529号到531号,这两个门面以前是乾元棉布店,老板叫蒋培根,它是江湾镇上最大的棉布店,资金也大。棉布店里从土布,到一般的棉布,到纺织呢绒都有,都卖的”,徐老伯说。


在徐老伯的家里,至今也还珍藏着不少当时参加学习和会议的证件、资料,上面都清楚地留下了当年江湾区的印记。


“大上海计划”与江湾


上海特别市成立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一度计划将上海的市中心设立在江湾五角场一带。

 

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外滩已经是租界,被外国人占领。另一方面,当时的租界已经到了现在周家嘴路这一带,为了防止租界进一步向北拓展,上海特别市政府就决定把上海的市中心放在江湾这一带。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今位于上海体育学院内


因此,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便在江湾五角场一带实施了以"大上海计划"为名的大规模城市建设。


位于国和路346号的江湾体育场,曾是上海特别市政府"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1935年和1948年,国民政府时期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运动会都曾在此举办。195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亲笔题写了"上海市江湾体育场"的名字,如今还镌刻于体育场的大门上。


钱家乃老先生曾是上海男排的队长,退休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到江湾体育场锻炼。这几年,钱老还与同伴一起,为江湾体育场写诗、画画,来表达江湾体育场与自己的不解之缘。


而实际上,江湾体育场与钱老的职业生涯也有着诸多交集。


钱家乃(前上海男排队长、教练):1948年,国民党的全运会在这里举办,排球就在这个体育馆举行。我的哥哥钱家祥是上海的代表,那也是我第一次到江湾体育场,看到这么宏伟的建筑。1955年,对印度队的比赛,领导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全体队员经过非常大的努力,最后战胜了印度队,为祖国挣了光。当时我是上海排球的队长。


“新江湾城”的崛起


1956年,江湾区撤销,南部划归榆林、杨浦两区,北部划归北郊区。不过,就在当年"大上海计划"以北,曾经的江湾机场旧址上,以“新江湾城”为名的一片兼具了生态与智慧的国际化社区,如今已经初具雏形。


可以说,江湾作为一个行政区名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是,江湾的历史和文化一直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并将继续延续下去。


(看看新闻网记者:金普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