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大象中国】国际官司之殇 “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3-10 17:00

201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之际,大型专题片《开放年代》曾关注过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官司。


《开放年代》

螺丝、螺帽,这些小部件的专有名词叫作“紧固件”,它们被称为“工业之米”,用处大到飞机汽车,小到桌椅板凳,像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使用紧固件就超过3000个。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紧固件生产国,但就在2009年1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最高达85%的反倾销税。这就意味着每年贸易额达12亿美元的欧盟市场,将完全对中国紧固件关闭。


紧固件

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起于2007年,涉及中国一千八百多家企业,可以说是全行业的灭顶之灾。而原因就在于欧盟认定中国碳钢紧固件价格太低,有违公平贸易原则,直接损害了欧洲企业的利益。


可是中国企业发现在原审调查中,欧委会调查机关采用印度汽车紧固件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作为替代价与中国出口的普通紧固件价格进行了对比,认定中国向欧洲倾销紧固件。


欧盟反倾销

五年前,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分会会长冯金尧算过一笔账,“在这一惩罚性关税开征之前,中国对欧盟各国的紧固件年出口额约为6亿欧元。但到了2009年,受欧盟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影响,使得国内的紧固件有约90万吨的数量无法出口。2009年初时,行内1/3的企业已经关门,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冯金尧


据业内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反倾销终裁裁决后开始征税,自此我国在欧州市场份额从26%大幅下滑至0.5%,出口金额也从2008年的10亿美元跌落到2014年不到8000万美元的水平。
  
这不但涉及到一个行业,与此同时,2009年1月,其他WTO成员方,尤其是美国、印度和欧洲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他们共针对中国提出了77项申诉,价值总计为98亿美元。


反倾销案

案件

2011年8月22日,当《开放年代》摄制组来到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位于宝山的厂房里时,发现原来用于包装出口的厂房已经空空荡荡,八条生产线只剩一条,八百多工人只剩270人。


欧盟反倾销之后 空空的厂房


订单狂跌 八条生产线只剩一条


辞退工人

此时,这场诉讼已经拖了四年。时任总经理的黄文弄几乎想放弃这场国际官司。因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要利用国际贸易组织争端机制去跟欧盟讲道理。‘

但中国紧固件企业联合行业协会决定应诉,直面欧盟的调查:三万多种产品必须拿出全部销售记录,每一张发票是否真实,使用的钢材原料是否有政府的隐形补贴,企业是否使用了童工,等等,几乎是事无巨细。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龚柏华告诉记者:“发起反倾销以后,对方会寄一个很复杂的调查问卷,让你填非常详细的信息,很多都是你的财务信息,所以你这个填得不好的话,他就认为你是不配合,或者没有充分披露,他就采取他所谓可以得的最佳信息。所谓最佳信息,就是对你不利的信息,即使你填了这个问卷的话,他还会派核查员到当地企业来核查,问的问题非常刁难。”

更为艰难的是,企业需要解释每一个数字的由来,如何说明这些关系、折扣、人情价格,如何解释自己的市场行为?面对往复多次、厚厚的调查案卷,黄文弄自称:好像重新做了一遍生意。


文件

而在欧盟,时任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面对记者询问时,坚持认为“中国必须要学会应对针对工业品的反倾销诉讼,而且欧美国家多数采用了反倾销替代国制度。如果你不遵守规则,我们一定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原则,强制执行,当然,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


欧盟贸易部长

时任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司长李成钢则表示,“这个多边规则,不仅是美国人可以用,欧洲人可以用,你中国人也可以用,这是第一点,从多边规则的角度。第二,从企业和产业的角度来说,当你在国际市场、在国外,遇到这种不公平的境遇的时候,你要敢于和勇于把你这些境遇,跟相关的部门、方面去沟通,去提出你的诉求。”
     
在诸多紧固件企业的坚持和努力下,2009年7月,紧固件的争端上升到了政府层面:中国宣布与欧盟就紧固件倾销案进行磋商,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面对贸易争端,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了相应的争端解决机制,如何运用这些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考验。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大法官张月姣专门解释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世界贸易组织的解决是分成三个层次。一个磋商解决,磋商解决达不成协议,那么就是提交、建立专家组,专家组提出专家报告以后通过,那么在这个当事方,对于专家组报告中的法律问题争议,还可以提到上诉机构。所以上诉机构在这三个程序里面,是最后一个程序,有最终的终审权。”
     
先是专家组裁定中国胜诉,之后欧盟、中国分别提起上诉,官司一直打到了世界贸易组织最终的裁决机构。


WTO争端解决机制

日内瓦时间2016年1月18日下午,WTO官方网站上发布WTO就中国诉欧盟紧固件执行之诉发布终裁,裁定中国获得胜诉。
     
2月12日,WTO争端解决机构(DSB)通过了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紧固件的最终反倾销措施案(DS397)执行异议程序上诉机构报告。
     
中国指出,经过近七年的WTO诉讼,上诉机构于近期作出的认定已经确定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了其在WTO项下的义务。
     
业内专家指出,除了带给行业和企业实质性利好之外,该案还具有重大体制性利益和意义,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该案已经动摇了欧盟长期以来针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立法,在执行阶段欧盟根据上诉机构报告修改了反倾销法律,取消了对“市场经济地位”的五条标准的规定,事实上就将欧盟对华反倾销长期以来实施的“一国一税”做法送入坟墓。
     
其次,改变了欧盟反倾销调查实践中的不合理做法。在执行之诉中,中方主要挑战了欧盟替代国做法中的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的歧视性行为,比如欧盟以保密信息为由拒绝向中方披露替代国企业的任何数据等。“
 
与此同时,本案胜诉具有普适意义,即对于正在对我国适用替代国做法的、欧盟以外的其他WTO成员,也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目前,我国在WTO有13个起诉案件,34个被诉案件仍在进展中。值得关注的是,从WTO争端解决流程来看,本案历经了从原审阶段磋商、专家组审查、上诉机构审查,到针对欧盟执行WTO裁决的措施启动执行之诉磋商、执行专家组审查,到最终裁决等多个阶段,也成为我国入世以来在WTO争端解决程序中走得最远的案件,将个案推向了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后环节。
    
2016年2月2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根据WTO争端解决机构的相关裁决,决定自公告发布次日正式取消对原产于中国钢铁紧固件的反倾销措施,同时取消对自马来西亚转口紧固件的反规避措施。
    
许多欧洲的供货商、渠道商纷纷找到中国紧固件出口企业,可这次中国的企业主们谨慎多了。
    
十年的官司,上百万的诉讼费用、企业的诸多损失,如何防范下次的倾销之诉则成了他们首要商讨的内容。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分会汪秘书长说,“千万别一取消反倾销税,大家都争着出口,互相杀价,彼此压低价格,形成新一轮的‘倾销’。要理性对待出口,行业要良性发展。”


学习践行这套规则

(看看新闻网记者:刘璐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