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
看懂上海

视频 | 专项规划亮相 东方枢纽为何变“大”了?

看懂上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菲菲舒克诣煊杨臻陈慧莹

2024-05-18 01:18

当前上海正在打造的东方枢纽项目,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影响。最新出炉的专项规划(草案)显示,该项目体现出 “站”、“城”一体的特色,突出 “交通链接”理念。不过,面对市域交通支撑不足、腹地辐射能力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立足比肩全球枢纽,上海“大东方”如何加码“引流”?东方卫视《今晚》节目特别栏目“看懂上海”邀请了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侯斌超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一起讨论。


一心两轴、双环四翼、九组团


514日,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结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由此,这一超级枢纽的规划细节和未来图景,也更加清晰可见。根据规划,该项目以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为内核,规划面积约510平方公里,再往北至龙东大道、西至沪奉公路、东南至部分河流海域,形成研究范围约890平方公里。区域内涵盖祝桥、川沙、惠南等10个镇,以及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大飞机园等功能区域。此外,还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若干市区级开发区。综合来看,基于站场城融合发展和区域城镇联动,充分发挥超级工程对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以俯瞰的视角,不难发现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呈现一个“开放棋盘式”的空间格局,可概括为“一心两轴、双环四翼、九组团”。



“一心”为生态绿心,是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发展的主体空间,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两轴”为东西向开放创新轴,以及南北向历史人文轴。东西向依托东方大道链接轴线沿线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功能点,南北向依托川沙路强化轴线沿线城镇功能集聚,带动川沙、惠南等古城复兴与历史资源活化。


“双环”是依托八条特色大道交通廊道,构成“内外”两个特色功能环,引导功能集聚。“四翼”分别是打造东方航空城、惠南未来城、张江科学城和国际文旅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功能区。


“九组团”是基于“井”字形生态网络,突出特色功能导向,形成生态绿心、东方枢纽、合庆郊野等9个特色功能组团。


根据规划目标定位,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将建设成为辐射全球的亚太航空枢纽门户,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锚点,服务长三角区域的核心枢纽和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公布的《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涉及500多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如今不到三个月之后又出台《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草案)》,将研究范围扩充至近900平方公里。面积扩大的背后,体现了规划站位怎样的变化?


“既考虑陆、空联通的统筹,更强调对于区域空间的整体布局,为带动浦东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侯斌超指出,东方枢纽将给浦东铁路带来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这种交通功能可以带动浦东再发展。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位于浦东中部,该地区生态优势显著、产业门类齐备,拥有类似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张江科学城等优质资源,通过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东站为内核进行盘整、融合,将推动城镇和枢纽中心区融合发展,“通过辐射效应,不仅带动浦东新区,也可以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综合发展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交通链接”,既是此次规划理念之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补短板之举。目前,区域内轨道线网密度仅0.08公里每平方公里,远低于浦东外环内水平。为此,规划突出对外快速联通,同时强调上海东站、浦东机场、国际商务合作区的站、场、区互通。


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东方枢纽上海东站一工区项目进入第二阶段,捷运线向北、向西退挖,同步进行底板施工。


上海东站总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其中高铁站房16万平方米。建成后,上海东站将通过国家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交等,与浦东国际机场共同组成综合交通枢纽,实现“火车+地铁+公交”无缝衔接,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长三角客流乘坐高铁达到上海东站之后,可以直接在设置站内的国内国际航站楼办理登机



除上海东站外,规划还新增下盐快速路、华东-南六快速路等,依托现有及规划交通廊道,形成机场大道、星光大道等8条特色大道,进一步完善骨干道路网络,增强区域交通承载能力。同时,规划还构建了130公里自行车高速路、30公里自行车特色景观环路,主要服务通勤、观光、健身等需求,并作为区域标志性展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赋能产业发展和锚固生态基地,也是此次《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要亮点。由于东方枢纽内产业资源要素丰富,东方航空城、张江科学城、国际文旅城、惠南未来城,这“四城”的空间格局将进一步优化。其中,张江科学城着力布局高端前沿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国际文旅城强化度假养老医疗功能,惠南未来城依托南汇工业区形成尖端硬核的高端装备制造硬核产业集群。


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的同时,东方枢纽也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在51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蓝绿空间超过50%,同时规划41015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形成组团式、集约型的城乡融合布局。



从“交通枢纽”到“开放枢纽”,上海东方枢纽的定位逐步清晰,承载的内涵不断拓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指出,浦东机场本来就是中国最大的对外门户之一,巨大的人流、物流通过浦东机场向全世界辐射。通过浦东铁路为连接,大大增强浦东机场与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大陆更大范围的联通,自然而然形成枢纽。“这个枢纽不再是简单的机场与火车站的联通,而是辐射至全球的世界级枢纽。当然,还需要在周边建设更为完备的城市功能,才能支撑起这个开放性的综合枢纽,”伍江认为,这也是专门编制相关规划的用途所在。


伍江进一步指出,东方枢纽的建设虽然源起于一个交通节点,但规划却涉及多个城市功能,包括产业和住宅、商务区、公共空间和生态功能等,“我觉得这个地区将来会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其布局的探索和实践,最后还能反哺给上海整个城市能级的提升上”伍江说道。


一东一西两枢纽如何“比翼齐飞”?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东方枢纽的建设,外界也在关注浦东和虹桥的关系。经过17年发展,上海的虹桥商务区已开启国内机场+高铁+中央商务区叠加的“大虹桥”模式,让交通枢纽带动片区崛起。反观东方枢纽,距离上海主城区较远。未来又该如何聚拢人气,真正发挥其“枢纽”作用?在侯斌超看来,若以“流量”为衡量,未来东方枢纽必须在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流方面下更多功夫,才能实现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



侯斌超同时认为,东方枢纽是上海乃至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节点,对于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来说意义重大,大有所为。东方枢纽的建设,不仅是为区域发展增加流量的问题,还有助于解决长三角江海陆空铁联运中的瓶颈,促进产业联动,“所以我们在规划中,也充分考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创新赋能等留出空间、谋篇布局。”


打造“全球门户”有何“他山之石”?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规划还划定了一个“东方枢纽中心区”,定位“全球门户”。


这个中心区包含上海东站所在7平方公里重点建设范围,以及祝桥镇至浦东运河7平方公里联动发展范围,共计14平方公里。针对“全球门户”定位,该区域将构建国际枢纽“会客厅”24小时活力开放空间,打造与国际交流、开放创新功能相匹配的人群活动空间,凸显门户形象。同时,由于建筑高度不能超过45米,该区还将按照“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的理念,进行分层设计,通过构建地下活力街巷、地面开放空间、空中连廊体系,打造立体复合城市中心。


不过,要真正成为“全球门户”,还需站在全球格局中,进一步加强对东方枢纽的建设。其中,迪拜和新加坡被视为较为理想的“他山之石”。



当地时间428日,迪拜宣布将在南部沙漠一个现有机场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新机场,将迪拜国际机场的业务转移到新机场。根据设计方案,新机场将有5条平行跑道、400个登机口,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机场。


迪拜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空运中心之一,去年全年客流量达8690万人次,2018年曾创下8910万人次的客流量最高纪录。在机场枢纽的带动下,迪拜旅游业迅速发展。据今年2月数据显示,去年迪拜接待外国过夜旅客1715万人次,为有记录以来最高。迪拜酒店入住率也达约77%,比新冠疫情前大幅提升。


身处东南亚的新加坡,同样也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以及联系亚欧非和大洋洲的航运中心。目前,新加坡拥有现代化的港口、机场和道路网络,为跨境贸易、资本流动和人员往来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同时,政府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和数字化服务,为全球贸易和人员交流提供便捷。



伍江指出,以迪拜为例,它本身没有港口,空运、陆运也并不发达,但是充分利用了其处在全球南北交通和东西交通的十字岔口的独特优势,把自己做成了全世界的枢纽。如今,迪拜的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机场,阿联酋也成了全球的物流中心。此外,新加坡的成功也很值得参考。面对釜山、东京这样强大的东亚竞争对手,新加坡还是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的航运中心。


“回头看上海,实际上在全世界没有比浦东地理位置更好的地方”,伍江指出,这里不仅可以支撑世界大循环,还有巨大的内循环体量作为依托,两者结合的节点就是浦东。而从浦东的地理位置所能够承担的人流、物流来看,当前现有的流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需要依靠进一步提升东方枢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来实现。

编辑: 李瑶
责编: 赵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