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 壮美亮丽——内蒙古辉煌70年系列述评之经济建设篇
时讯
新华社记者 任会斌 董璐
2017-08-03 11:15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各族干部群众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七十载岁月沧桑,草原旧貌换新颜,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正变得更加壮美亮丽。
历史性跨越夯实农牧业基础
农牧业是衣食之源,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基础。70年前,内蒙古经济凋敝,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农牧业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生产规模连年萎缩,1947年的牲畜存栏量只有931.9万头(只),产粮18.5亿公斤,许多农牧民破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自治区成立后提出“千条万条,发展畜牧是第一条”,牧民有草场,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牧民的生产热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着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16年,全区牲畜存栏量达到1.36亿头(只),产粮278亿公斤,分别是1947年的14倍和15倍,牛奶、羊肉、细羊毛、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介绍说,如今,内蒙古85%的牛奶外销,还供应了京津地区一半以上的牛羊肉,是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发展现代农牧业,必须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搭建紧密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连接机制。
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目前农畜产品加工已经成为内蒙古的第三大工业支柱产业,仅排在能源、冶金之后。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907家,有214万农牧户融入产业化链条。
2016年,全区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628.7亿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09元,分别比1947年增长49.7倍和100多倍。农牧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社会“稳定器”。
“手无寸铁”起步缔造“内蒙古现象”
工业水平主导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面貌。7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工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
事非经过不知难。自治区成立伊始,只有10多家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纺织、煤窑等小厂和一些手工作坊,连钢钉、布匹、火柴等日用品都生产不了。内蒙古工业蹒跚起步,包钢等工业项目的建设大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变资源、区位等优势为产业优势,才能带动地区发展,造福各族人民。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抢抓市场、政策机遇,工业实现腾飞,迅速确立了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和稀有金属、化工等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2016年内蒙古全区产煤8.38亿吨,电力装机1.1亿多千瓦,“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总电量1357亿千瓦时,均居全国首位;天然气产量近300亿立方米,是“西气东输”主力基地;内蒙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基地,全国1/3的高铁钢轨产自包钢……
谋发展,要登高望远,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才能掌握方向,明辨大局,顺势而上。
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跳出“挖煤卖煤、挖土(稀土)卖土”的老格局,推动转方式同调结构、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创新驱动等相结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战略性新型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领跑全国,以包钢稀土钢板冷轧工程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工业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集群……“全区正朝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和支柱产业多元化阔步前进。”内蒙古经信委主任王秉军说。
产业兴旺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内蒙古实现生产总值近1.9万亿元,是1947年的642倍,总量和人均值分别跃居全国第16位和第6位。特别是2002至2009年,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摘得全国桂冠,缔造了著名的“内蒙古现象”。
国家倾力扶持 自己不等不靠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框架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发展,我国以立法等形式规定上级政府要在项目、投资、财政等各方面给予自治地方扶持,发达地区也要开展对口支援。
“一五”时期的15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中,有5项放在内蒙古,兴建的8条铁路干线有2条在内蒙古境内。中央还协调一批企业迁到内蒙古,并调来干部、工人、科技人员7万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支撑了内蒙古经济腾飞。为带动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将煤制油、煤制气等一批国家示范工程和重点转型项目,放在内蒙古建设。
资金支持规模可观。仅“十二五”以来,中央财政就累计向内蒙古投放转移支付资金11486亿元。
中华一家亲,全国一盘棋。中央还协调北京市与内蒙古开展对口帮扶,仅“十二五”以来就安排京能、京东方等项目1930多个,到位资金5600多亿元,约占内蒙古同期引进资金的30%。
中央和兄弟省份的支持,加快了内蒙古大发展步伐,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上下同欲者胜,淬火方出精钢。70年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把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不等不靠,凝神聚力谋发展。
七十载守望相助,和衷共济。七十载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成就,充分验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站在新起点,2500多万草原人民将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前进!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