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沪"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让市民晚年生活更加舒适、更有尊严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1-29 13:41

每一位老人都希望颐养天年。在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预计到2020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530万。“十三五”期间,老人们将会更好地“有所养”、“有所乐”。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绘就的蓝图,本市将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专业适宜、便捷高效的服务和帮助。

社区居家优先的养老格局

健全梯度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财政补贴机制,财政补贴向居家社区养老适当倾斜。到2020年全市养老床位规模达到16万张左右。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人老了就想离子女近一点。”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

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已达到12.6万张,建有日间照料中心超过400家。从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开始推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设施——“长者照护之家”。这样的迷你养老院采用小区嵌入式设置,便于子女探望,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预计到2017年底,上海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各街镇长者照护之家全覆盖。

更多的老人,则可以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解决生活问题。目前,全市建有日间照料中心超过400家,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超过600个。未来5年,这两个数字还将大大增加。

医养融合将全面推进

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推进社区内助老服务社和护理机构融合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上海已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和路径。去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5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全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均设置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继续为养老机构提供服务支撑。去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的签约服务已实现全覆盖,今后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也要全面签约,并拓展服务内容和功能。老年护理床位将会更多。

让老人成为“乐活”一族

倡导“积极老龄化”,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持续参与社会活动。实行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扩大老年优待范围。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未来5年,本市将继续开展“银龄行动”、“老伙伴计划”等老年志愿者活动,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条件,促进老有所为。自上海2003年首次开展“银龄行动”以来,13年来累计已有300余位上海老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支持新疆当地医、教、农、牧等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上海近几年已开始实施“老伙伴计划”,让社区里年纪轻的老人为稍长的老人服务。

代表委员有话说

“建议创设‘一碗汤距离’的养老模式。”张雅玉代表说,以闵行区万科城市花园为例,小区创设一家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可以同时接纳20位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以及30位老人的短期托付服务。她建议,可以通过公建、公办、民营、民办及引入社会资源力量,在社区中逐年探索发展建立50人左右床位的微型养老院,借鉴万科城市花园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把握效益和成本。

张兴儒代表则建议,推广嵌入式养老服务,可以通过利用居民区及其周边的闲置房源改建小微型养老院,引入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建立起满足社区全龄段失能失智老人多样化照护需求的“一站式”复合服务体系。“建议明确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统一标准,方便执行和推广。”张兴儒建议,加快推进嵌入式机构的医保支付问题。希望全市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医养结合的路径将嵌入式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同时建议市卫计委、医保局能在“嵌入式”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明确界定和指导;此外,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长者照护”地方基本照护标准。

颜奕萍委员建议,用优质医疗资源助医养融合。大型医院可派出专家,定期到医养融合的机构坐诊、巡诊、定期指导,有利于提高效率,为医养融合机构提供优质、连续、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可以将护理院的医护人员送到大医院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凤懋伦委员认为,在依托各类学校培养高素质的养老专业人才,形成一支养老服务的骨干队伍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与中西部地区通过政府合作的方式,培训有意愿来沪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这样既解决人力短缺的现状,也实现了精准扶贫。


(来源:解放日报)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