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的“问需式”脱贫法宝秘诀
时讯
南方网
2016-01-14 13:59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谁更富有是常有的事,而拥有12个贫困乡镇,258个贫困村,23.18万贫困人口的贵州省毕节市的主城区七星关区,“比穷”却让群众点头称赞,“问需式”扶贫精准扶贫工作令群众拍手叫好。
为了让全区实现省级“脱贫摘帽”、实现全面脱贫,七星关区推出 “一市五金多套餐” 精准扶贫模式。其中,“一市”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指精准扶贫多套餐。旨在着力解决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等问题。
但到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精准脱贫?
带着问题,日前,笔者跟着其他兄弟单位深入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贵州省毕节市,走进七星关区,体验“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扶贫法宝秘诀,感受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秘诀一:“比穷”方式辨真贫
图为毕节市政协党组书记、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接收媒体采访。南方网 王瑭琳 摄
为了确保真贫的精准度,七星关区在精准扶贫“四看法”基础上,探索了“四看三公开,两议一公告”精准识别法。
据毕节市政协党组书记、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介绍,“四看法”和“比差法”两种方式的结合,既有优越性,也有民主性,是让群众自己通过“比穷”方式确定贫困户,对真正的贫困户给予政策扶持,群众心服口服,社会认可度高,解决了政策支持对象精准透明的问题。
秘诀二:问需式扶贫模式
七星关区根据贫困农户的情况、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需式”原则,让贫困户自选扶贫项目、因户施策。
图为长春堡镇垭关村农民张祥印接受媒体采访。 南方网 王瑭琳 摄
长春堡镇垭关村农民张祥印笑着对笔者说,他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条件制定的养牛、养鸡、种蔬菜等“套餐”,方便得很。在还没有参与这项扶贫政策之前,他是年均纯收入只有5000多元,入不敷出的贫困户,自从养了牛仔之后,每年预计有4万多块的收入呢。
“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把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每家每户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脱贫计划和扶贫措施,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的脱贫。”宫晓农说。
秘诀三:撬动资金带动致富
撒拉溪镇兴隆村兴联蛋鸡养殖场也是这项扶贫模式的受益者。通利益共享、村民按股分红等方式,由区财政贴息、镇村两级给贫困党员和群众担保贷款,该养殖场得到了1000多万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还一并得到产业发展担保基金的担保,追加200多万元投入发展。
图为养殖场工作人员正给鸡蛋打上“胎记” 南方网 王瑭琳 摄
养殖场负责人说,目前养殖场饲养蛋从去年的20万羽迅速增到78万羽,日产蛋挞50多枚,直接送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而养殖场的迅速发展,也让在这里打工和入股的贫困户真正的走向了脱贫的道路。据悉,目前养殖场共带动劳动就业200余人,留守儿童的数量由126人减少到60人,空巢老人的数量由21人减少到11人。
图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村民的养鸡场 南方网 王瑭琳 摄
这也证明了七星关区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起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积极作用,创新了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模式,在确保投入有限的资金下,能最大的发挥经济效益。
据笔者了解,自2015年8月份以来,七星关区已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32亿元,需贴息2640.2万元;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已发放525万元,产业发展担保资金已担保贷款4100万元,扶持了26个养殖场,带动上千户贫困群众参与发展。
宫晓农表示,“两年来,3千万资金撬动了3.6个亿的产业投资,产生24家产值千万的商户,带动1千多户贫困户。从目前的情况看,项目跟上,资金跟上,服务跟上,我们有信心让全区23.18万贫困人口在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