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视频 | 欧洲学者警告美国:孤立中国,当心反被孤立!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一叶 陈维琴

2022-01-11 14:49

“企图孤立中国的国家,反而会被世界孤立”;“ 东西方的价值观需要融合”;“西方应该摈弃优越感,与中国互学互鉴。”这几句话,来自于三位欧洲学者合写的新书《中国是否设计出更优越的造富之路?世俗价值观的作用》。我们今天就顺着这本书,来谈谈拜登政府“价值观外交”为什么没用?以及中国的价值观为什么有更强的造富能力?



“价值观外交”为什么没用?


“价值观外交”并不是什么新理念。在近代国际关系发展之初,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由价值观来决定。各国关系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价值观。在当时,“价值观外交”以宗教为依托,给欧洲带来的是频繁爆发的冲突和战争。所以早在17世纪,法国政治家黎塞留首先抛弃了“价值观外交”,提出以“国家利益至上”作为外交行动准则。但这个被欧洲抛弃的“过时”外交原则,却美国“捡”了起来,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里,美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打压对手,干涉别国,在冷战时期对付苏联,在中东、拉美地区频搞“颠覆”,所以美国所谓“价值观外交”就是“强权政治”。如今,拜登政府依然想以这种“过时”且“虚伪”的外交原则来统一战线,施压中国,但有多少人会买账呢?



在《中国是否设计出更优越的造富之路》一书中,作者指出,如果其他国家愿意为“价值观”买单,那么在拜登政府的“强力鼓吹下”,中国应该已经陷入经济困境了,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这就说明,各国已经“用脚投票”,宣判了“价值观外交”的死亡。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中国制造占全球出口商品的20%,也是全球供应链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各国,各企业和中国做生意,是为了经济,为了发展。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规模为84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但流入中国的FDI增至2120亿美元,增幅为14%,美国公司也持续在中国增资。2021年前11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部增长。中国与东盟,增长20.6%;中国与欧盟,增长20%;中国与日本,增长10.7%!但最打脸拜登政府的还是中美贸易,增长了21.1%。还有美国拼命打压的华为,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5G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华为的产品销往170个国家,全球只有约12个国家禁用华为。



在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齐上涨的今天,美国却试图用虚伪的“价值观外交”来蛊惑人心,贻笑大方。三位欧洲学者也警告说:中国是6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3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如果美国施压,这64个国家可能会拒绝合作,甚至反过来抵制美国。


中国的价值观有更强的造富能力?


在批评“价值观外交”的同时,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外交”的背后,是西方国家的优越感,总觉得中国不如自己。但中国经济发展更快,抗疫做得更好,所以到底谁的价值观有更强的造富能力?1980年,中国的GDP为3000亿美元,2020年,中国的GDP达到14万亿美元。198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400亿美元,2020年,这一数字增长了100多倍,接近5万亿美元。



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美国的单日确诊超百万,其新冠死亡率,是中国的800倍。为什么?作者指出,这背后就是中国的文化和价值驱动力。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价值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每一次判断和选择,都会不同。作者认为,西方人重“个人主义”,中国人重“集体主义”;西方人看“细节”,中国人看“整体”,西方人倾向于“自我放纵”,中国人更会“自我控制”……所以,双方的行为自然有差异。



我们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搞建设,美国两党在不断地争吵扯皮。我们戴口罩、打疫苗、隔离检测,积极抗疫,部分西方人却把无知当个性,拒绝配合,积极抗议。所以作者呼吁,西方应该摈弃“文化优越感”和“道德评判”,同中国互学互鉴。但作者也感叹说,中国人似乎不太会和世界阐释自己,反倒是几个西方学者阐释得不错,像是马丁·雅克,马凯硕等等。



确实,我们中国人比较谦逊,不喜欢夸夸其谈,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世界理解我们。大家抬头看一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在各种车站站台、小区公告栏都能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我们既要“牢记于心”、“付诸于行”,更要自信地去和世界阐释其中的含义,把价值观叙事融入我们的故事之中,唯有这样,中国的故事,才会真正地有感染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