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视频 | 幽门螺旋杆菌致癌?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1-08 14:21

近日,幽门螺旋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所谓牙膏可“抗幽门螺旋杆菌”消息接连登上热搜。


幽门螺旋杆菌广受关注,先是源于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日前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该报告第一次将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列为明确致癌物。而早在2012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1类致癌物清单中。根据世界胃肠病组织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达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那么,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也叫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也就是在5%左右低氧环境下生长较好的细菌,能够在人体胃内长期定植并导致慢性炎症,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意味着什么?为何我国平均感染率近60%?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大志认为,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是因为家庭内共餐制使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唾液进行传染,幼儿与老人更易感染。此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其他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


幽门螺旋杆菌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部门列为致癌物,说明幽门螺旋杆菌跟胃癌确实有关联,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胃癌发生率比没有感染的人群要高,但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代表就和患胃癌划上了等号,致癌物和癌症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全国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约有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不到1%的感染者发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有癌变的风险。专家还指出,大多数人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被列为明确致癌物,这也使得“抗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上大热。此外,在多个电商平台和部分线下药店中,均能见到号称“杀幽神器”“预防胃癌”的“抗菌牙膏”,就连益生菌、测试纸等产品也热卖。对此,国家药监局7日发布提示“牙膏不能治疗疾病”指出,牙膏不能宣传具有医疗作用,宣传“抗幽门螺旋杆菌”缺乏科学依据。没有证据表明,通过使用牙膏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管理,申请许可证为“妆字号”。根据广告法第十七条规定,牙膏类商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但不法商家为逃避监管,往往将所谓抗幽牙膏申请为“械字号”或“消字号”。实际上,“消字号”是指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不具备任何疗效,属于卫生消毒范畴;“械字号”是指医疗器械备案字号,械字号产品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国家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牙膏显然不属于这两者之列。


徐大志表示,“抗幽牙膏”之所以有隙可乘,与普通民众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知识了解有限甚至有误直接相关。首先,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要到正规的医院,通常通过C-13尿素呼气试验就能检出;其次,即使确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者也不需要过度紧张,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两周以内的口服药物治疗达到细菌根除。此外,病菌并非一定需要根除,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反而有害,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一般人群没有太大必要都去治疗。不过,如果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导致了胃炎、胃溃疡或者胃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针对性地处理可能更为妥当。


徐大志同时指出,市面上披着治幽外衣的虚假性产品很多,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相应打击力度。据了解,国家药监局已研究起草《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正积极推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尽快出台该部门规章。该规章将对牙膏产品从备案、生产、经营全过程予以规范。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崔信淑 周缇 翟静)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