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当gif不再只是表情包 走出网络世界会怎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健慧 吕心泉
2016-10-20 08:57
李政钟 《变脸》
【视频】这不再是你印象中的gif,而是艺术品(制作吕心泉)
2012年,牛津词典把GIF收入词典,并选其为年度词汇之一。我们每天发微信、发微博,除了文字,估计发得最多的就是GIF—— 当人物表情动作定格在几秒之内反复播放,释放出强力的情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表情包。而gif并不满足于此,它们在一群年轻艺术家的带领下,走出了网络世界,走进了艺术殿堂。
展览现场
念子轩 《正弦》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特邀大展“转媒体艺术展——白日梦想家”亮相青年艺术创想周。策展人杨青青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有一个四五十岁的观众在展厅里对着每一个视频拍,拍了两个多小时。大家对于跳跃动感的东西都很感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来看这个展。”
Gif缘何被扶上了墙
转媒体是一个媒体跨越原有边界转换成另一种媒体形式。这次的国际艺术节青年创想周,用了一百多个显示器与投影屏播放作品,策展人杨青青表示,在GIF中,观众会看到图像转动,交互,构成,代入,趣味,一切很感性很冲动,一切又须重构须理性。
乐毅作品《Pill》
“我们想做一个动态的展览,面向艺术家、设计师,希望用 1个月的时间征集100多件作品。但是没想到太受欢迎了,截止开展前一天,一共有100多个人参与,征集到 700多件作品。” 策展人杨青青说:“展厅里一百多个小屏幕、 八台投影机来播放gif作品。随着征集作品的增加,在第二天第三天会继续放进来,让展览本身成为动态。” Gif天生就是数字媒介的东西,所以展出方式也应该是数字化。这样的展示给了人们合适的空间去欣赏这些作品。当它成为一种艺术,GIF背后的每一帧图片都要经过艺术家的构思和设计。
王炯积作品《树桩》
王炯积《哭》
伙聚一群白日梦想家
参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平均年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8岁。而展览的执行策展人则是年轻艺术家李政钟和沈楚楚。
“我们选择作品的要求是不能是影像中掐一段或者是微信、qq表情。”沈楚楚说:“很多gif作品来自架上绘画再创作。”虽然gif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但是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运用最新的技术编程软件写代码进行创作gif作品。“在国内还没有系统地做过这样的展览,要比国外落后七八年。我们希望通过做这样的展览,让大家知道可以gif也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艺术体系,具有一定的份量。 ”
夏瀚作品《迷雾系列》
参与展览的艺术家中既有搞架上绘画的,也有学理工科的。欧阳弘一就是学工程机电一体化专业,他的作品主要用电子合成器进行创作。而接受传统绘画学习的夏涵则尝试着用软件、代码作画。沈楚楚的gif《熵》最初则是一件行为作品,作品概念最早起源源于物理学——用于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来揭示可控与不可控,已知与未知间的转换。
白洁作品《纸片人的对话》
邓连伊 《改编 #4》
这样的描述似乎已经超出了大家对于艺术家理解的范畴。而他们大多来自一个叫做“伙聚”的泛艺术群体,李政钟正是团队的创始人。 “伙聚”现在有200多名成员,其中音乐人、影视人、画家……各种门类都有,并非狭义的艺术平台。这次展览就是由“伙聚”推动而出。在李政钟看来,创组的东西能让人喜欢、能感动别人,喜欢自己创作的人也会和自己有呼应和互动,这就是“泛艺术”做的事情。这次gif动态展正好印证了他所说的艺术简单一点,好玩一点比较好。
乐毅《Artist》
沈楚楚 《熵》
卫诗磊 《killmyself》
-秦天翼 《冷》
(编辑:孙燕)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