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罕见病药进目录 医保谈判如何雪中送炭?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12-04 14:36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漫长谈判,企业代表八次离席商谈!每瓶药的成交价比最初的报价少了近一半,就是经历这样的“灵魂砍价”后,有74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降价幅度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整纳入7种用于治疗罕见病的药物,曾经“70万一针”屡上热搜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以3.3万元的“贴地价”进入目录,这标志着国家医保目录中首次出现了天价罕见病药的身影。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2019年2月在我国获批,由于药物研发成本高,上市后定价高达70万左右一支,一年需要打六针,尽管后来降至一年55万元,但依然让不少患儿家庭望而却步。在经过这一次的医保谈判后,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的价格大幅下降,已达到多数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内,加上医保报销,据测算,保守估计患者一年费用可从55万元降至15万元以下,这无疑将进一步缓解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直以来,由于罕见病患者少,企业研发成本高而药价贵,一直是看病痛点,也是医保药品调整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品种。在这次谈判期间,医保方谈判代表的一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就表达了医保谈判的努力方向。从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常态化调整以来,累计达45种罕见病用药已纳入医保目录,加上此次增加的7种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的罕见病用药已累计达52种。
那么,为何原本价格昂贵的药品企业愿意降价呢?如何在降价同时还能保证药企的积极性?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对药企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市场,人口多、规模大,政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也很强,而药品进入医保后还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企业也会算清楚这笔账,最终以价格来换取市场,最终实现双盈。
不过,随着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天价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有人担心,国家医保能否承受?对此,蔡江南表示,治疗罕见病的一些药几乎没有替代药品,加上罕见病人群非常少,应该可以在医保基金承受范围内。他还表示,看药品对于整个医疗费用的影响,不能只看药品价格,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药品的疗效等等,如果病人用药以后可以节省住院开刀等其他费用,或者缩短了治疗时间,实际上是节省了医保费用。
从前两年开始获批时售价十几万元的抗肿瘤新药PD-1,到今年颇受关注120万/针的CART新药。这些药物都是许多患者无法企及的高价。近两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许多PD-1新药降价进入到国家医保目录,,但也有像120万/针的CART新药,尽管此前已经通过初步形式审查,但在专家评审环节并未通过,对此,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120万的抗癌药远超基金承受能力和老百姓负担水平,不具备经济性未能通过评审,最终未获得谈判资格。
那么,医保基金能承受的“底线”究竟是多少?2021医保谈判基金测算组组长郑杰给出了明确答案:“按照目前限定的支付范围,国家医保目录内所有药品年治疗费用均未超过30万元。”他表示,有人认为谈判就是杀价,越低越好,是对这项工作的曲解。基金测算追求的不是最低价,而是合理价。在测算具体药品价格之前,先要合理设置基金预算上限,而后在预算范围内测算药品比价关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不失控。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华波此前也曾表示,医保基金的定位是雪中送炭大于锦上添花,在未来的目录调整工作中,国家医保局仍然会严格目录外药品准入,同时对目录内药物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医保基金“保基本”的功能。
而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蔡江南还建议,未来医保目录的调整还要将“鼓励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把握好中国市场大这一优势,鼓励国内外企业积极研发创新药,以更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晓燕 周缇 张蕴昆)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