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新中国汉字印刷体的诞生地
下一站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胡圣丰
2022-08-08 17:45
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字体,你可曾想过,这些字体都是由谁设计出来的?又是如何从手写变成印刷的?其实这都和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切的来说,都诞生于新闸路上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
当时上海印研所首先设计研发的是宋、黑、楷、仿宋四款常用字体,“宋一体”和“黑一体”被用在了65版《辞海》。“宋二体”“黑二体”则是专为《毛泽东选集》横排本正文及配套标题设计的首款字体。仿宋体主要为党政机关文件正文排版设计。正楷体主要为排印小学教科书和少儿读物设计。
如今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还存有经典常用字体的手稿八万余张,在展厅的中间有一个展示的玻璃柜,通过镜子折射,在不同角度都能看到无穷无尽的手稿,以此来纪念老一辈字体设计师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上海印研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新中国的第一版《辞海》设计印刷字体。当年还没有设计师的概念,所有参与字体研发的工人统一被称为画稿工,因为当时的字体都是第一代设计师们一笔一划在纸上画出来的。
设计字体要经过五个步骤工艺。第一步先用铅笔打稿定型,这是一副字体成败的关键;第二步是划线,用划线笔画出黑色线条;第三步是勾描,用描笔将设计好的字形轮廓勾描出来;第四步是填黑,将黑墨色填满勾描内的留白部分;最后一步是描白,严格依照字样规范、笔形进行修整、精加工,用白色颜料去毛刺、毛边,使线条、笔形光洁优美。所以当时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完成四个字的设计工作。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人们需要在电脑上显示中文字体,就想到了点阵的方法。而中国第一代点阵字体,也诞生于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老一辈的字体设计师用两头粗细不同的小木棍,在纸上点出了几万字的点阵字原稿,通过计算机的转译技术,让汉字字体成功显示在了电脑上,也为汉字步入信息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印研所的楼梯上,历代的字体设计师照片都挂在墙上,如今几十年过去,第一代字体设计师大多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字体依然年轻,我们每一天的便利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胡圣丰 实习编辑:方远)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