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小儿科”如何解决看病难?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7-01-15 21:03
视频:长不大的“小儿科”如何解决看病难?
气温走低,呼吸道感染高发,最近,各大儿科专科类医院又到了最忙的时候。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日门急诊量的最高峰突破了8700人次。
而院方介绍,其实比起前两年,今年排队就诊情况已略有好转。一方面,全市进一步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供给,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服务的二级综合医院按标准逐步设立或恢复设立儿科床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全市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团队已经建设完成,分流了一部分就诊人群。另一方面,各家医院都在内部挖潜、优化流程,通过增设自助预约挂号设备,帮家长们节约了反复排队的时间。
随着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落地,相关部门预计,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将从现在每年24万增长到27万,总体将达到130万,儿科医疗需求十分庞大。此前有数据统计显示,上海的儿科医生比例约为每2500个孩子才有一个儿科医生,但这一缺口,却没有那么容易补上。在儿科医院网站上,招聘信息已经挂了一整年,但招到又肯留下的却寥寥无几。工作辛苦、风险高,但待遇一般,使得儿科在医科生中并不吃香。
去年两会期间,儿科看病难儿科人才留不住等问题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记者从这份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加强医疗机构儿科产科建设被纳入了2017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当中,这一话题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得到了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上海交大医学院就重设了儿科专业,今年又增加了招生数量,不过培养一个儿科医生至少需要5年,而要留住儿科人才,更为不易。代表委员们认为,提高待遇是关键。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来看,儿科就医难的问题,还不会在短期内有根本性改变,但至少,已经开始得到了社会重视,为了让每个儿童能够得到便捷的优质的均衡的而且是持续的健康服务,还需要各方共同继续积极努力。
十三五期间,上海一方面将增加大学医学院儿科医生的培养量,另一方面将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加大儿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根据市卫计委的相关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前,实现全市每千名0到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医师数1.55人,核定床位2.2张,实现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挂号后急诊平均候诊时间不超过1小时,门诊预约挂号后平均候诊时间不超过2小时。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目标能早日实现。
(编辑:周杰)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