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3″

视频 | 拜登政府火速出手 能否阻止银行“骨牌”倒下?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瑶

2023-03-14 22:23

曾被评价“优秀”的美国硅谷银行48小时“闪崩”,引发的美国银行业“余震”仍在持续。


两家银行相继倒下 美国政府出手了


当地时间3月12日,因为“类似的系统性风险”,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签名银行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签名银行主要服务于私有企业及其高管,业务涉及不动产和数字资产。美国媒体称,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银行破产事件。


近一周来,美国两家资产规模达千亿美元的银行相继暴雷,引发担忧。美国总统拜登13日在白宫发表讲话称,他对美国银行系统的安全性仍然充满信心。拜登同时要求美国会加强银行监管,并表示将让事件全部责任人承担责任。



此前一天,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诺:储户所有存款权益将得到保障,不会由纳税人承担。美联储还公布了一项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将为符合条件的储蓄机构提供贷款,以确保后者在硅谷银行破产背景下有能力满足储户需求,美国财政部将从外汇稳定基金中划拨250亿美元资金支持这项融资计划。


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看来,美国政府此次紧迫出手,主要是出于保护储户安全、稳定市场预期的考量,为抑制形势进一步恶化,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硅谷银行8日“出事”,地方监管机构10日介入,12日联邦政府出手。谭雅玲表示,相比2008年因“雷曼兄弟”破产而引发华尔街金融风暴,美国官方此次应急较为及时,显然吸取了上次教训。不过,与15年前美国政府出手拯救花旗银行有所不同,从拜登到耶伦都强调,不给银行与投资人“纾困”,主要着力于保护储户、安抚市场,以避免金融风险扩散。


拜登政府出手兜底 资本市场为何不买账?


不过,对于美国政府的行动,资本市场并没有买账。13日美股低开,多家银行股价暴跌。其中,第一共和银行当天一度下跌78%,多次触发停牌。阿莱恩斯西部银行一度暴跌超过80%、西太平洋合众银行一度跌60%、两家银行都多次触发熔断。美国大型银行股票也无幸免,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13日均一度下跌超5%。而欧洲股市开盘便遭受重挫,尤其银行股暴跌,斯托克银行股指数创一年来最大跌幅。


此外,硅谷银行的储户们也没有吃下“定心丸”。13日,硅谷银行重新对外营业。据CNBC报道,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硅谷银行总部凌晨2点已有储户排队取钱,其中一名储户表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把钱放在更安全的地方。”当天,在美国多地的硅谷银行营业点外,都出现了相同的大排长龙场面。



对此,谭雅玲指出,尽管美国政府已经介入,但化解危机的举措仍需一段时间来落实,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也需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她注意到,受硅谷银行事件影响,避险情绪升温,国际金价大涨,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


谭雅玲认为,由于美国政府及时介入,硅谷银行得以迅速“重开”或许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是其因为流动性不足遭监管部门关闭,引发的是更大范围的金融恐慌,其连锁反应或在短期内难以阻断。


硅谷银行“死”于谁之手?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承认,硅谷银行破产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而非技术企业问题。



谭雅玲介绍,银行一般都以“借短买长”这种期限错配的方式盈利。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初创的科技企业,其盈利模式是将客户储蓄资金用于购买长期债券。


新冠疫情后,美联储的过度刺激和大幅宽松也带来了高通胀。为抑制通胀,去年3月起美联储连续8次加息,"便宜的贷款没有了",加大了短期难盈利的科创企业的生存压力,因此这些企业不断提取存款维持业务,从而引发了流动性问题。



“用别人存在自己手里的钱进行投资,遭遇亏损,又遇到存款人‘催债’,最终没钱偿还”,有人这样比喻硅谷银行倒闭的过程。


“美国是‘借钱过日子‘模式,美联储加息是为美国财政,也为维持美元地位”谭雅玲指出,当美元利率不断上升尤其超过5%以后,刺激更多的人提取存款购买更多国债或其他债券,造成银行“挤兑”,银行为了获得现金不得不抛售贬值且未到期的债券,遭受巨额亏损,导致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银行接连暴雷 金融危机会否重演?


美国业内人士批评称,正是美联储制造通胀在前,激进加息在后,才一手制造了一系列的经济乱象,当前美国两家银行接连暴雷是一个警告信号,接下来可能会发生更多这样的事情。


对此,谭雅玲表示,毫不怀疑还会有更多银行关闭。“过去,美国银行有8千多家,现在只有5、6千家,”在谭雅玲看来,这场危机不至于演变为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但一定会引发美国银行业的整顿和结构调整。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硅谷银行事件对于美国风险投资体系、科技创业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才刚刚开始,后续冲击如何有待观察。



那么,美联储的加息道路会否就此转向,颇受关注。投行高盛就预计,鉴于美国金融系统目前的压力,美联储本月或将不会加息。对此,谭雅玲认为,美联储披露的最新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加息路径主要考虑的是通胀韧性及就业情况,对于金融市场的关注不是资产价格下跌,而是资产估值过高,“环境的复杂性甚至市场中的不安情绪,可能使得美联储舒缓加息的节奏,但是加息的路径和进程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瑶)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