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两会我建议:“新职伤”如何让小哥“伤得起”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01-25 14:03
在上海街头,每天都有身着各色工作服的外卖、闪送小哥来回穿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但与此同时,作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他们往往没有社保等社会基础福利,一旦在工作中受伤,后续治疗、工作和生活都会遇到困难。
为此,上海人社部门从前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简称“新职伤”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试点。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4个行业的7家平台企业加入试点。
截至上月底,上海已有90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被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全市作出职业伤害确认结论4700多件,支付待遇1亿多元。
不过,在实际调研中,却有上海市政协委员发现,包括骑手在内的许多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对于“新职伤”的知晓度不高。遭遇职业伤害之后,不懂得要首先走“一键报案”“及时就医”和“保留证据”的流程。
而即便了解“新职伤”的规定,也有相当数量的骑手表示,出事故后上报平台会遭遇封号,几天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同时,没有能力垫付医药费也是“骑手之痛”。
去年11月,我们就曾经报道过,42岁的饿了么外卖骑手向建军在送单路上,为了避让两个逆行的行人,车子失控撞向护栏,向建军摔断了大腿股骨。就医后,医生要求立刻住院手术,但是向建军却付不起1万元押金,打了一块固定夹板就回家了。
对此,有委员建议,发生职业伤害事故就医后,平台企业可以先行赔付,之后再由平台根据“新职伤”的有关规定走完理赔流程。
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还发现,“新职伤”理赔的周期实际上也比想象中长一些,一般在20个工作日,目前赔付的主要也只有医药费用,对于受伤治疗期间无法就业以及此后产生的生活费用是不赔付的。
为此,上海市政协委员童麟就建议,除了加强入职培训,普及“新职伤”的概念、内容、范围等知识,缩短理赔周期,还应当成立职业伤害互助保障基金,让平台出一部分资金,慈善基金会用配比的方式进行保障。同时呼吁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每人每天拿出一元钱投入互助保障基金。多措并举扩大“新职伤”的理赔范围,不仅有助于职业伤害发生后治疗费用的垫付,还能够支付治疗期间、康复期间的生活费用。
按照目前的“新职伤”制度,职业伤害保障费无需个人负担,由平台企业根据按单计费、按月缴费的原则,实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今后,无论“新职伤”怎样修订、增补什么样的条款、缴费主体有什么变化,让小哥们在工作中不幸遇到伤害后能够“伤得起”,不仅及时得到治疗,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也能正常持续下去,这才是推行“新职伤”的初衷,也是社会保障事业的应有之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严相莉 陈昱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