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协调发展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制胜要诀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2-03 2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一盘大棋。怎样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这表明,注重协调在五大发展理念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决胜全面小康起着关键作用。


一、 “木桶效应”制约全面小康

众所周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让这只木桶装满水,那就不能有一块短板。用“木桶效应”比喻全面小康,可以看出,全面小康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是“全面”,全面就要一块板都不能短,全面小康正是要解决“木桶效应”。怎样解决,必须依靠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贫困到温饱、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我国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这样,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趋突出,一系列社会矛盾日趋凸显。比如,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下风,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东部与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不仅在GDP和增长速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人们称之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资源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不协调。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与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存在不协调。虽然“蛋糕”大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是和谐发展的一大隐患。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了,协调发展的动力、趋势和要求也在相应增强,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协调发展理念和形成平衡发展结构的重大举措,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正是补齐短板、防止“木桶效应”的良方,是全面小康的基本保证。

协调发展解决发展矛盾。发展不平衡实际上属于发展结构的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实际上属于发展阶段的不协调,都可依据协调发展的规律来解决。协调发展就是追求发展布局、发展关系、发展空间、发展要素、发展进程的协调性,防止和遏制孤立发展、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隐患发展。着力补齐短板才能促进协调发展,加强薄弱领域才能增强发展后劲。协调发展赋予发展新的秩序。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变不平衡结构为平衡结构,变不协调关系为协调关系。


二、 善于“弹钢琴”,增强发展协调性

学会“弹钢琴”,是毛泽东同志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领导方法形象表述。这就是“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弹钢琴”包含着协调艺术的真谛。治国理政涉及到的领域更为众多、关系更为复杂、协调更为困难,这就更要学好“弹钢琴”、善于“弹钢琴”。

五中全会强调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协调发展的丰富辩证法内涵作出进一步阐述:

一是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手段,就是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走协调发展之路。协调是发展目标,就是说全面小康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社会,协调是发展的价值追求。协调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就是说发展的好不好,要用是否协调发展作为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矛盾尖锐、冲突对抗就没有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是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指在发展矛盾的关系双方,要全面考量,如城乡矛盾,要兼顾城乡发展、城乡利益,同时又要从现实需要出发,有所侧重,当前就是要加强加快农村发展,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指发展过程既有不平衡的趋势,也有平衡的趋势,关键是要在二者之间保持恰当的均衡点,在不平衡中保持平衡,在平衡中掌控不平衡。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是指短板具有两重性,既是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掣肘因素,又是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弱项为强项。

三是协调就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要求局部发展不能脱离全局发展,要在全局视野中和框架内谋划局部发展;同时全局发展不能以牺牲局部发展为代价,离开局部发展、忽略局部利益,也终将损害全局发展和全局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当前发展要作为长远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内容,当前发展不能不顾长远发展,如“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同时也不能因长远发展的需要,而无视当前发展的需要,要兼顾当前发展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要求注意把握发展重点和非发展重点的连接转化,突出发展重点不能忽视非发展重点,有可能非重点就变成了重点;关照非发展重点时不能喧宾夺主,导致发展重点反成了非重点。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奏出了发展这组“大钢琴”的协调乐章。

三、 五大发展理念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协调既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美妙乐章,同时又构成了新的发展理念的主旋律。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从内在联系看,每个发展理念都渗透于其它发展理念之中。就拿创新发展理念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因此各个发展理念都离不开创新机制。推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体制变革、机制创新,例如,固守城乡二元结构,就无法实行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本身就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具有创新空间的领域。推进开放发展,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套规则需要创新,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一带一路”建设都是创新的大手笔。推进共享发展,需要完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设计,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分配公平,维护发展公正,核心的问题仍是制度创新。

从理念效果看,五大发展理念都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都具有促进协调发展的功能。创新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保障,促进发展动力与发展方式的协调;绿色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环境基础,促进发展环境与发展目标的协调;开放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机制保证,促进发展机制与发展大局的协调;共享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主体支持,促进发展主体与发展价值的协调。

因此,五大发展理念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哪个发展理念都不能少。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制胜法宝。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坚持系统的观点,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来源:宣讲家网)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