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望加速亚太区域合作进程

时讯

理论网

2016-11-21 18:52

作者: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项松林

  

第二十四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6年11月19日到20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高质量增长与人类发展”。各国领导人将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自贸区、互联互通、服务业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的《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主旨演讲,强调亚太要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亚太国家共同发展,为本地区人民创造更多机遇。

  

尽管当前亚太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亚太要发挥引领作用,采取有力协调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为进一步推动亚太区域增长,亚太各经济体一方面要继续通过实施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进包括交通、通信、金融、人员交往在内的全面互联互通,为亚太地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基础设施等瓶颈,为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世界经济只有高质量增长才能克服全球化边际收益递减的短板,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始终面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挑战。发达国家接连实施“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虽然对于全球经济走出衰退起到相应作用,但政府债务居高不下、就业持续低迷、国家经济基本面依然脆弱等问题仍在凸显,甚至催生了国内的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运动。发展中国家也是如此,尽管在近几十年内享受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但由于始终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地位,融入全球经济的边际收益和意愿不断递减。世界经济只有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消除全球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重大风险,解决因世界经济需要大幅下降带来的全球产能过剩问题,为世界经济走出持续衰退泥沼找到答案。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未来世界各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减少政策溢出效应对其他国家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变国内就业低迷的现状,同时让发展中国家摆脱为全球“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低端制造环节买单,改变世界碳排放转移的“污染天堂”这一尴尬处境。

  

重塑全球化信心需建立常态化对话机制,APEC可发挥连接亚太的重要平台作用。各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利益确有差异,动机出发点和努力方向也不尽相同,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本轮经济危机中接连实施的“出口倍增”和“再工业化”战略,尽管有利于解决国内失业问题,但违背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导致不少新兴国家经济体不得不进行政策调整,努力开拓内部市场和其他市场,大力调整生产结构和转变内需,转变生产方式。消除彼此分歧和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找到建立对话机制,让参与方尽情表达自身诉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歧和矛盾中找到各方都能满足的最大公约数,商谈出以公利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不断利用经济连接创造的价值,实现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在目前的各种平台中,APEC不同于东盟峰会、中日韩财政会议,是唯一一个连接亚太的对话合作平台。这一平台虽然有诸多不满意,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舍弃,充分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因为它的“聚合、开放、共享”软机制,能够把20多个经济体聚拢在一起,共同推动亚太地区的市场开放,通过共同参与、交流经验,实现各方共同发展。

  

亚太合作的主渠道和方向是建立统一市场的亚太自贸区,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能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红利。在亚太区域合作中,只要某一大国间发起相互竞争的自由化倡议,其他经济体都会积极跟进,并按照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的原则,部署自身的自贸区战略。这也是当前世界、包括亚太地区自贸区的景象,几乎每个经济体都有自由贸易安排,其覆盖范围和自由化程度以及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均声称符合“关贸总协定(GATT)”第24条和“服务贸易协定(GATS)”第5条。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亚太经济合作中,各经济体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承诺并未改变,追求生产网络空间布局和产业国际间梯度转移的经济链接利益依然是最大驱动力,只不过其实现承诺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区域经济合作更加多元化,双边、次区域、小型化的声势更加浩大,但其固有缺点也暴露无疑,即自贸协定数量急剧增加,但实施效率并不高,不仅没有给生产企业带来“实惠”,反而增加了其出口的负担,影响了自贸区安排降低微观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只有将各种形形色色的双边、次区域、小型多边经济合作整合为亚太地区统一的亚太自贸区,才能真正克服这种“意大利面碗”效应,否则经济合作将徒有虚名。

  

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要避免路径选择之争,淡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之争。当前,亚太经济合作的焦点是如何处理竞争性自由化和包容性增长之争,前者以TPP为代表,后者以RCEP为依托。虽然TPP和RCEP都是“高水平”的自贸安排,涉及到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动植物检验检疫、非关税壁垒、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内容。但两者有很大差异。TPP由美国主导,符合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在经济制度、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比较优势;而RCEP以东亚经济体为主导,在标准和覆盖范围方面都超过了现有规定,反映了以制造业为主、出口导向的新兴经济竞争优势和诉求。实际上,TPP和RCEP的路径之争,更深层次的是包容性增长和竞争性公平之争,即“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竞争性自由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指导思想之争。然而,亚太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外部市场紧密相关,允许区域成员各自发展符合本国利益的对外合作安排,在发展区域合作的同时,也与区外国家进行合作,以期最大程度获得包容性增长是基本诉求。APEC要继续秉承“开放的区域主义”理念,将各种自贸方案在覆盖范围、标准等方面的交集固定下来,并向非成员有条件或无条件开放。这样既照顾了成员国间的巨大差异,又有利于营造大家庭氛围,以开放、包容、务实、渐进的方式有序推进统一市场的亚太自贸区向前发展。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望加速亚太区域合作进程。面对当前亚太区域合作的分化态势,实现覆盖整个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将遥遥无期,必须整合各方面意见才能将亚太市场统一起来。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倡导的高标准自贸规则,不仅没有顾忌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权益,也因为与其境内的国内法规定相互冲突,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改观。面对发达国家国内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亚太经济合作需要新的智慧和方案,促进各经济体协同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APEC北京峰会就《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达成共识,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集体战略研究,不仅为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创造有利条件,也让2006年APEC越南河内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亚太自贸区愿景变得更为可能。目前,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已经完成,涵盖了促进贸易发展,减少官僚主义壁垒,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及加强互联互通等多个议题,研究报告很有可能在2016年APEC利马峰会审议通过。正是因为中国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才敦促各成员经济体面对现实,认清这一发展方向的必要性,尤其是美国大选后新当选总统有可能放弃TPP的背景下,RCEP有望早日达成并成为通向亚太自贸区的主要选择路径,弥补2015年APEC马尼拉峰会上各成员国在高标准规则上的分歧。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还可以帮助APEC成员国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大有可为,两洋铁路建设规划也将在极大程度地拉近亚太国家在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因此,中国智慧和方案对于促进亚太地区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价值链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必将促使更多亚太国家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一体化上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共同繁荣和包容性增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