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5″

视频 | 一个上海小区的垃圾分类尝试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厚真 耿博阳 朱晓荣 施聪 刘宽漾 李维潇

2018-09-09 20:00

2011年以来,上海已连续6年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要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到2020年,上海要求所有区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实行垃圾投放的定时定点,90%以上的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也就是说只剩下三年,上海居民人人都要做垃圾分类,时间紧迫。


扩大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在每个街镇形成几个示范点,是上海各区今年工作的重头。那么,每一个小区具体执行得怎样?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长宁区选择了一个小区为样本,蹲点四个多月,调查、记录了整个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过程,并在采访过程中为居民、物业、居委和街道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


通过解剖这只麻雀,希望能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中华别墅的垃圾箱房


一、熟人社会vs中高档商品房


关于垃圾分类,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已经有了一块响亮的招牌——中华别墅。“党员首先站出来说要做垃圾分类”,“有的邻居不肯分,楼组长就去他家里分了一个月”,“主动分类已经达到了95%”,谈起这个建于1985年的老式商品房小区,虹桥街道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斌华满脸都是骄傲。


为什么只需要短短三个月,中华别墅180户居民就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高斌华分析,一是小区属于熟人社会,个体居民在邻里面前比较注重自己的言行;二是居委会书记徐秀曾经帮助居民们和前任物业公司打官司,维护居民利益,因此在居民里颇有威信和号召力;第三则是中华别墅党员多,愿意带头的居民多。高斌华坦言,有了这三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会很好做。对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处处长徐志平也很认可。


此外,看看新闻Knews记者也发现,其它一些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小区,比如徐汇的田林十二村,闵行的普乐二村,崇明丰乐村等,大多也都符合这三个要素。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易于成功的三要素


二、“三驾马车”的理想与现实


那么,在一些中高档商品房小区里,没有了这三个要素,垃圾分类试点还能顺利推进吗?同样在虹桥街道,记者选取了一个中大型小区——强生古北花园,作为跟踪观察样本。这里有居民540多户。2005年建成以来,小区居民一直都延续着在楼层垃圾桶里丢垃圾,由清洁工上门收取的习惯。


5月16号,高斌华召集了强生古北花园的居委会、物业公司以及业委会这“三驾马车”宣布:一个月以后的6月20号,强生古北花园要正式做家庭源头分类,定时定点倒垃圾。


“我们都坚挺垃圾分类,为了祖国的蓝天还有子孙后代,我觉得应该要做”,业委会主任饶清率先表态支持。物业经理何忠雷也说:“只要居民、街道居委支持,物业一定能做好。”


高斌华随后提出,为了保证居民们分类的准确,落实扔垃圾“定时定点”,以后楼道里不再设置垃圾桶,所有的居民都要提着垃圾去垃圾箱房丢。饶主任即刻对何经理说道:“那以后清洁工不来收垃圾,五星级服务没有了,物业费要降哦!”顿时氛围有点尴尬。这半开玩笑的一句话,事后竟成为强生古北花园推进“撤桶”,乃至“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痛点。


强生古北花园楼道里的垃圾桶


果然,在随后的居委会社工上门发放传单的过程中,遭遇了居民们不小的抵触。已经十多年的扔垃圾方式为什么要改变?做垃圾分类固然好,但为什么要给居民们添麻烦?一大早打扮光鲜,拿着滴滴哒哒的垃圾弄脏了衣服可如何是好?老年人腿脚不方便,无法步行几百米去扔垃圾怎么办?——楼道中、小区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疑问。


最终,在为期一周的上门通知之后,仅有188户居民表示愿意配合撤桶做垃圾分类,57户明确反对,还有307户不表态或者不在家。


见到这么多居民们都反对撤桶,业委会的5位成员达成了统一意见,即业委会只能代表居民来发声,大部分居民都说做不到,那业委会便就此退出“三驾马车”。


业委会的成员在居民中最有号召力,小区翻修,涨物业费,他们的决策往往能够很大程度影响居民们的判断。业委会选择“退居二线”,无疑是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当头一棒。


面对居民们的不满,物业经理何忠雷也颇为头疼。在物业的服务合同里有明确规定,清洁人员要每天上楼清理两次楼道垃圾。一旦撤桶,首当其冲受到责难的就是物业公司。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理有节,如果没有一个切入点就直接撤桶做分类的话,那我们开展工作是非常难的”,何忠雷说。而物业的其他工作人员更是告诉记者,甚至有居民表示,如果撤桶就不再支付物业费。物业费收不上来,员工的奖金就会受牵连,物业的工作就很难继续推进。


物业合同中明确规定上门收垃圾是物业的职责


距离6月20号的目标日期仅剩下半周,强生古北花园能够成功撤桶,居民们会自觉分类垃圾吗?


三、“你们作秀结束了吗?什么时候把桶送回来?”


6月19号,倒计时一天。小区每一个电梯里都出现了两张复印A4纸,一张是公安开具的消防通道堵塞整改通知单,另外一张是垃圾分类告知书。


6月20号一早,300多个垃圾桶被从楼道里撤出,四个小区垃圾投放点设置完毕。“12345”市民热线共接到5个居民的投诉电话,物业接到抗议电话十多个,甚至还有居民在楼道里贴出了4幅大字报以示不满。当然,居民们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在了撤桶上,而非垃圾分类本身。



强生古北花园居民的抵触情绪尚属克制,其他小区居民甚至直接将垃圾砸在物业经理办公桌上,以此表达对撤桶的愤怒。


6月21号,实施垃圾分类的第二天,250个楼层里有95个楼层的居民仍然把垃圾留在了过道里。而其他居民的垃圾也并非都各就各位投放在四分类(干、湿、有害、可回收)的垃圾桶里。有的散落在小区花园的地上,有的被丢在地下车库的垃圾桶里。随手打开一包丢在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菜叶、纸巾、外卖盒、塑料袋杂糅在一起,根本就没有做分类。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询问小区清洁工刘小军,他回答,垃圾的分类程度和往日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图为清洁工徒手分垃圾


准确地被进行四分类的垃圾少得可怜,刘小军和其他三四位清洁工师傅开始了徒手分类——把每一袋垃圾解开,瓜果蔬皮放进湿垃圾桶,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塑料袋等日常生活用品扔进干垃圾桶。但每一袋垃圾都要这样二次分类,时间根本来不及。早上10点,专门清运湿垃圾的垃圾车来了。可以说,这是对强生古北花园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次考试。


6月21号强生古北花园的湿垃圾桶里混杂着各种干垃圾


“你看这里面是什么?这些是能腐烂的吗?根本就没分类,就是生活垃圾。和黑桶里的垃圾一样的。”开着湿垃圾车来的清运员很生气。跟随他,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棕色的湿垃圾桶里仍然混杂着各种塑料包装和纸巾,挑拣不完。


四箱湿垃圾统统被拒收。紧接而来的干垃圾车把所有的垃圾都收走了。在场的几位清洁工人和身穿绿马甲的居委社工一脸尴尬。


第一次检验就是这样的结果。强生古北花园所属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解释,大家实在是太忙了。今年,虹桥街道要求80%的小区都做到垃圾分类,荣华居民区目前还有三十多个小区没有完成。除了要忙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老年人体检、妇科检查、全国经济普查等其他工作也都需要居委派出人手。“所有的工作我们都在推进中”,盛书记对于眼下的结果,十分无奈。


居民认真进行垃圾分类的少得可怜,全靠职守的清洁工做二次分拣;业委会“退居二线”,无法举派居民志愿者监督大家分类;居委会社工又身兼多职,无法投入过多。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小区为数不多的清洁工身上。一位姓范的保洁阿姨告诉记者,所有的清洁师傅已经开始了连轴转,原本朝八晚四点的工作时间已经都延迟成了朝八晚八。但是在非工作时间,例如夜间10点和早上7点的扔垃圾“高峰”,垃圾胡乱堆放随处可见。天气炎热,蚊虫苍蝇气味亦是在所难免。


为了避免这样脏乱的情况出现,附近同样在推进垃圾分类试点的华丽家族小区,业委会甚至每月自费一万多元,专门雇人来弥补物业清洁工的人手不足。


清洁工不在时,被乱扔的垃圾


如今,出于楼道卫生的考虑,强生古北花园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自觉自愿地将垃圾带下楼去倒,“顽固抵抗”撤桶的居民大约只剩下十来户。但大家仍抱有“希望”,撤桶只是一场“运动”,垃圾桶最终还是可以再次回到楼道里来。


四、居民自主分垃圾,到底还要多久能实现?


经过了几个月的观察,看看新闻Knews记者感受到,居民们把垃圾带下楼,其实只能够象征着楼层撤桶工作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垃圾分类试点的实现。


请专门的清洁工代为分拣,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能够有效运转的“法宝”,成了“试点的标配”。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虹桥街道了解到,长宁区对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的“两定”试点小区设置了补助。每个垃圾箱房补贴45000元,其中有2.16万元是用来雇佣专项保洁员,还有1.08万元用来做指导员的管理费。


在静安区,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亦走访了垃圾分类的“模范小区”——向新小区和海关二村。这里的清洁工几乎需要全天候守着垃圾箱房,四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才能达标。向新小区的垃圾分拣员张业珍说:“从湿垃圾桶里把干垃圾一点点丢到干垃圾桶里,再把干垃圾桶里的湿垃圾扔到湿垃圾桶里,这两桶最起码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分类完毕,太难了。”


但即使有这样尽职尽责的垃圾分拣员,湿垃圾车收到的湿垃圾的纯度仍然只有75%。在湿垃圾处理站,为了将这些垃圾有效地处理成肥料,4名工人每天要花费6个小时的时间来“三次分拣”。相比之下,挑出来的纯净湿垃圾做成有机肥料的时间只要三个小时。


“末端的二次分离应该说永远不能替代居民前端的这个分类”,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齐玉梅表示。上海目前的生活垃圾日产量在2万多吨,如果说居民前期不做任何的分类和处理,都指望着把它们送到末端处置站来做资源化的利用,可以想见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图为湿垃圾处理站


根据相关要求,垃圾分类的主体应该是所有居民,如果完全依靠大量的保洁人员来做二次的分拣,等于说居民们并没有做垃圾分类。那么,街道、居委、物业、业委会该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真正推进居民自主垃圾分类呢?


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特地把强生古北花园的居民、业委会、物业、所属居委、所属街道各方,都请到了一起开了个沟通会。交流中,各方都坦露出了自己的心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将小区居民代表、街道、物业、居委请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座谈


居民们表示,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没有与大家充分协商过,这让大家觉得过于强硬,也过于突然。另外,什么是四分类,垃圾究竟应该怎么分、怎么扔,都没有对居民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在居委会眼里是上门做宣传,在居民眼里则是上门做通知。


其实反观日本和德国,以及台北和浙江安吉的上墅乡,这些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地方,无一不是经过了相当长的理念宣传和普及。


在安吉县上墅乡,从2013年开始,卫生管理员、妇女主任、生产代表便一起上门做全村动员。直到2016年,上墅乡才全面撤掉了村里的垃圾桶,开始严格要求居民做分类,过渡期长达三年。


而在台北,从1997年开始,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的模式以及征收费用的方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完善,逐步才走到了今天的“垃圾不落地”。


日本东京更是经历了30年,才将垃圾总量减少了一半。


交流中,街道居委干部们坦言,尽管一些工作都是有时间节点的,但是细水长流的工作方式才更加适合居民们。“宣传工作前期还有欠缺,之后的引导、配合还有宣传,我们要更有耐心”,虹桥街道社区党委副书记高斌华承诺。


而对于居民们普遍有疑虑的撤桶问题,高斌华也向他们介绍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必要性。“没有监督,人就会随意”,高斌华说:“在楼道里如果不分干湿地乱扔一气,那么清洁工在逐层清运的时候,其他居民分了类的垃圾就会被污染。”


“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更有助于后端垃圾清运的及时和高效,还能通过提高产生垃圾的成本,倒逼公众践行垃圾减量化。可资源化再利用的垃圾都能够被准确分类回收,最终实现垃圾减量,才是我们做垃圾分类的终极意义。“最终所有的小区单位都会做定时定点的”,高斌华表示。


五、记者手记


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像虹桥街道这样加快推进步伐,确有必要。但更为重要的其实是统一思想,即把一项公共政策转变成市民们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上海城市调查总队研究发现:上海市98.9%居民表示自己愿意做垃圾分类,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复旦大学一项调查数据——只有不到20%的居民在真正地做这件事。当20%的数据能真正升级到98.9%,才意味着垃圾分类的成功。


对于居民而言,家庭源头不做分类,指望基层工作者或者清洁工做二次分拣是不可能的。个别小区有能力承担人力、物力的成本不代表这具有可推广的意义。而走出小区,在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的责任更不是可以靠“钱”可以轻易解决的。


要推进社会进步,往往源于规则的完善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居民们能否真正把规则变为习惯,基层干部们能否更加投入、耐心地去做宣传工作,还需拭目以待。新的规则在推行初期一般都会有一个“阵痛期”。回溯上海在前两年推行的交通大整治和禁烟条例,虽然初期也有抱怨,但如今我们也逐步见到了可喜的成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厚真 耿博阳 朱晓荣 施聪 刘宽漾 李维潇 编辑:傅群)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