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视频 | 十二艺节:各剧种云集 构建“戏曲百花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章海燕 杨柳依

2019-05-22 22:32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共有51台优秀剧目,在上海的19个剧场演出102场,其中不仅有地方古老剧种、非遗剧种,甚至还有申城戏迷第一次听说的剧种,让戏迷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戏曲盛宴。



湖北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昨晚亮相大宁剧院,这也是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首次登陆申城舞台。


湖南观众:“能够了解地域差别带来的文化碰撞,因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戏的特点,我们湖南也有花鼓戏,会去想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昨天看的是秦腔,也是感受很深,就是地方艺术带来的碰撞力很强。”


《河西村的故事》不仅用了现代音乐元素,台词里也有很多网络用语,让老剧种在舞台上绽放新姿。


主演李春华:“我们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希望借这个大的平台让我们这个剧种越走越远。”



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昨晚在上海大学伟长楼剧场上演,给京昆老戏迷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观众:“我们看了太多京剧昆曲,所以对这种比较少见的剧种其实是很感兴趣,很好奇的。”


观众:“它的唱腔还是有它自己的特色,而且也很吸引人。”


盱河高腔是江西抚州的古老唱腔,也是最接近汤显祖当年创作的《牡丹亭》的唱腔,由江西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带来的这个版本,几乎还原了400年前的戏曲精髓,同时又融合了西洋乐器和传统戏曲民乐,还加入大量抚州本地的傩戏文化元素。


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总导演童薇薇:“我们在曲牌体的基础上唱腔不变,但在帮腔队上面我们进行了歌化的演绎,同时在配器音乐上更让它时尚化。”


成立于1961年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院,曾经享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本届中国艺术节,他们带来了白剧《数西调》,这也是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白剧,首次来到上海。不仅剧本、唱词采用白族特有的"山花体"格式,舞美、服装也都保留原汁原味的白族风格。



白剧《数西调》主演杨益琨:“白剧特有的一些歌舞祭祀民俗,本身剧种特有的特质,我想一定不会让观众朋友们失望。”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韩生:“有一个词叫迭代共生,很古老的东西但是放在今天,它恰恰成为一种时尚。它迸发出来的魅力是能让当代人,让都市的人能接受的,它会给很多地方带来文化资源上的自信。”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杨柳依 编辑:朱佳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