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视频 | 行程卡“摘星” 究竟意味着什么?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6-30 14:25

通信行程卡全面“摘星”了。


6月29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行程卡均已“摘星”。


 


通信行程卡于2020年3月13日推出实施,它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三大运营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行程查询服务。显示信息包括:用户加密手机号、行程信息更新时间、色卡、用户过往14天内所有到访过的国家(地区)和连续停留超过4小时的国内城市。


事实上,行程卡的颜色和经行城市标注经历过几次变化。去年1月8日,行程卡从中高风险区域标注红色变更为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但不关联健康状况。去年12月,不少市民发现,如所在城市存在疫情,且存在着中或高风险地区时,行程码不会变色,但会有“星号”标注。而现实中,一些没有到过中高风险区域但行程卡带“星号”的游客,时而会遭遇出行不便。


本月28号,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将中高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防控区域范围已经精确到区县一级,但原本的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只能精确到地市一级,两者之间不完全匹配。所以,此番摘星也被认为是落实上述防控方案的体现。


行程卡“摘星”和此前一天发布的第九版方案,无疑给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消息发布后,各大旅游平台的酒店、机票搜索热度立刻出现明显上涨。携程平台上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搜索量增长超300%,去哪儿平台上仅半小时内机票搜索量上升60%,酒店搜索量翻倍,火车票搜索量上涨最多达到1.5倍。飞猪平台1小时左右机票搜索量增长超5成。


 


行程卡“摘星”释放了怎样的防疫信号?将对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影响?对于非疫区而言,没了“星号”,是否又会增加防疫难度?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表示,行程卡“摘星”的主要目的是真正落实精准防控要求,不再实行一旦某一个地区有了一个阳性感染者,就将这个阳性感染者所在的城市全部纳入活动范围的限制。接下来人们出行、出游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将实现全国统一规则。公众可以在低风险区域,包括跨省的低风险区域,相对自由地活动和出行。


不过,他也特别提醒,摘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浪,出行前还是需要提前查询当地的相关防疫政策,并做好个人防护。而面对可能到来的出行潮,各地也应因时因势适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尽快拿出更细致的计划、更科学的办法和更有温度的安排。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今天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解读了行程卡取消“星号”相关政策,他认为,这些新措施的出台,既不是新冠防控措施的放松,也不意味着“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弃,更不意味着中国将要走西方国家新冠防控所谓的躺平路线。取消“星号”标记,不会因此造成新冠传播风险的增加,相反,对于促进人员流动、活跃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摘星”当天,有人就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星星”的替代品。比如有的城市就更新了当地健康码的显示信息,除显示核酸检测结果外,还会显示个人14天内省内外旅居史、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提醒重点地区核检等情况。另有北京市民发现,即使行程码上的星号成为历史,她咨询某省防疫政策时,还是被要求集中隔离。


从过去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地方擅自加码的行为并不罕见,接下来恐怕也不会随着行程码上星号的消失而自动消失。对此,吴尊友在文章中也是特别强调,在基层个别地方,有可能出现防控措施层层加码的现象,对有“星号”标记的人采取隔离措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精神。如果有地方存在这种情况,在“星号”标记取消后,这类错误做法也应该终止。取消“星号”标记将不再为那些可能出现的过度防疫,甚至让防疫“压倒一切”的做法,提供任何借口。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此前也多次指出,要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明确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切实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情节严重的,要严肃通报,限时整改。要真正方便用户出行,必须让新阶段的科学防疫与精准防控政策切实执行到位。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彭晓燕 张蕴昆 阮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