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城市的“守夜人”
时讯
文汇APP
2020-03-04 16:13
他们或许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场疫情把往日点头之交的情分拉拢了许多,现在的我们会自觉地在他们面前驻足,等他们查看出入证、抬手测温、确认体温正常、放行。这一幕在进出小区时反复上演,尽管隔着口罩,却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感受他们的模样。
把控进出人员和车辆,测量体温、登记管理,排查进出人员信息。一座城,2000多万人,1.3万多个小区,防控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小区各有千秋,但每一座门岗,每一个时辰,总有一位穿着制服的他在“把关”。
尤其是入夜,随着志愿者等“援军”的逐渐撤退,那是他们的主场。
由于我们尽可能“摒”在家中,相较于往日,实际上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安宁的“夜上海”,却铆着一股比以往更足的精神头,专注地为社区防控争取一份0确诊甚至0疑似的成绩单。
他们的制服上印着“security”或者“保安”,但我们更愿意唤他们一声“守夜人”。
3月3日,文汇记者兵分若干路,在各小区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守夜时刻。
19点,闵行区七宝镇。
巡逻保安正充当“摆渡人”将快递从存放点送至居民楼。
每天9点到21点,小区内一辆三轮车和一辆四轮车不间断地来往于快递存放点和各个居民楼,物业服务中心一共70个人,谁有空谁就充当“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员”。
送快递的有时候是保安小哥,有时候是保洁大叔。负责管理登记快递外卖的管家助理奚思捷介绍,在周末高峰时期,仅正门一天的快递外卖数量就高达1600件左右,登记表格一天要写满好几页。
不过无论是谁送,截至3日,小区做到了快递0遗失。(周辰/摄)
20点,闵行区七宝镇。
保安协助快递员把外卖放到固定区域。
小区有两个门,6号门仅供人和非机动车进出,从1月29日至今,保安陈加卫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月,只休息了两天。
陈加卫用对讲机告诉把快递送到居民楼的巡逻保安,快点把外卖送到xx户居民家里,这是一个独居老人没法做饭,不要让他等急了。(周辰/摄)
21点30分,普陀区交通西路。
61岁的保安施先生正在检查进入小区车辆的后备箱。
该车是小区登记车辆,司机是小区业主。都是熟面孔,施先生也遇到过怕麻烦,请他“意思一下,差不多就放行”的居民。
他说,“不管有多熟,每一辆开进小区的车,我们都要仔细检查后备箱,杜绝藏人的情况发生。”(苏展/摄)
22点30分,普陀区交通西路。
保安吴先生正在为小区居民测量体温。
他说,小区居民都非常配合,社区开展防控工作以来,还没遇到过有抵触情绪的居民。不过到凌晨三四点,街道负责防控的工作人员会前来“暗访”监督小区工作是否到位,“他们把车停在小区对面,然后假装不配合测量体温或者说没带出入证,直接闯进来,看我们怎么应对。”
吴先生表示,他们对明察或暗访式的监督表示理解,“特殊时刻,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早日摘口罩。”(苏展/摄)
23点,长宁区古羊路水城南路。
保安正在查看快递架。记者从远处拍下了这张背影。
这里白天挺热闹,保安陪着住户一起拿快递,既防止错拿,遇到搬不动的也会搭把手。
有点意外的是,已经这么晚了,他们还在这里守着。(叶松亭/摄)
23点,古羊路水城南路。
保安检查了住户卡、测量了手腕体温,确认没问题后对记者放行。
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登记表,还特意贴了日语、韩语、英语三种语言的告示。
记者问,“师傅,你们要在这里守到几点?”
师傅回答说,“24小时都有人,你什么时候下班回来,都要测体温。”(叶松亭/摄)
这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夜越深寒意越是料峭。
小区的“守夜人”们裹一裹大衣,活动活动腿脚,喝一口热茶醒醒神,或许马上就会等来一个夜归的居民,一辆车,或许什么也没有。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要打着十二分的精神,等到天明。在这场抗疫中,正是千万个他们的挺身而出,才铸就了上海堡垒的铜墙铁壁。
3日的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说,社区防控工作要科学精准,既要把握好尺度也要体现出温度。
这是值得我们珍视的温度。
辛苦了,守夜人。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