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视频 | 逐梦新征程|周清华:船舶制造的破浪者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诗旋

2023-01-23 08:00

他职业生涯的“追梦之旅”始于液化气航运的新时代——乙烷运输。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的核心技术便是B型舱货物维护系统,保证液化气的安全运输,每艘船都有3种类型,4个这样的B型舱。

 

他就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自主研发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BrilliancE B型货物围护系统的主要创造者———周清华。全球首艘9.9万立方米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目前全球最大的VLEC船型使用的正是他的团队研发的B型舱。从开始研发创造第一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到现在,江南造船拥有全球最大的VLEC市场份额,周清华的团队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在交谈中,周清华提到最多的词是“艰辛”。



“从2014年到今年第一次装卸货成功,过程是充满了艰辛。”周清华回忆道:“当时主流的技术还是法国GTT的专利,它的市场占有率当时是95%。如果说我要再去造这样一艘运乙烷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我都需要支付5%-10%的专利费,实际上它简直就把我们整个利润全部都削掉了,在这种情况下也逼迫着我们要去思考一定要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维护系统。”

 

儿时的梦想推动着他成为了如今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副总工艺师。

 

周清华来自于鱼米之乡———荆州。“船是小时候见过很多,但是都是在长江内河跑的船。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我是不是将来有可能去设计、建造一条大型的船舶--远洋的船舶,也是怀着这个梦想,其实我是通过高考,后来选择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当时我的想法我希望我也能成为船舶设计大师。”进入船舶行业之后,周清华深深感受到实际上船舶行业对比于现在新兴的产业来说其实它更加辛苦。“没有表面的那么光鲜,需要持续的深入的投入,需要足够热爱这个行业。你要去坚持它,它就不是3年、5年,有可能10年才有小成,我现在就是在一步一步地在往前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迈进。”

 

在向目标一步步迈进的路上,周清华的坚定决心成就了他的圆梦。


 

2013年7月份,周清华来到江南造船,当时拍的工作证照片还青涩有余。2014年后,周清华投入到开始做B型舱自主研发的工作中。“操了不少心,熬了很多夜,你看到我头发是白了不少。”

 

B型舱是通过多种类型的支撑系统来共同运作的,而每一个支撑系统,周清华都可能就要画30种方案。周清华说:“这是非常正常的,30种方案其实也就意味着,我每一种方案都需要一个理论的支撑。”周清华和他的团队常常在现场一待就是一整晚,从晚上八点一直到凌晨六点。“造船施工的环境也十分恶劣,尤其是在狭小封闭环境内的施工工作特别多。工人们常常会面临夏天极热、冬天极冷的环境。”

 

周清华带领记者登上了江南造船的第四艘VLEC,配有4个江南造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rilliancE”B型货物维护系统,状若鲸头的船首也采用了江南自主研发技术——VS-BOW第二代专利技术,以保证船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小的油耗航行。



甲板上的一段楼梯大约有2层楼那么高,普通人单是爬梯就十分费力,而这对于周清华和江南造船的几万名员工而言,在其中上下往返工作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帮助中国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成为造船强国。

 

“成为造船强国”避免不了的便是与世界竞争。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谈到“竞争”时说道:“如果说我们还是停留在一些散货船、油轮这些常规船的建造,可能我们就竞争不过别人,但是我们开发液化气船的这个小众市场VLGC、VLEC,实际上我们把这个竞争舞台搬到了跟世界,而不是跟我们国内船厂在中国竞争。像我们VLEC的船型,我们现在处于国际上领跑的这个位置,VLGC同样的我们也是领跑的位置。形成了批量(接单)。对于造船而言,有这些批量的订单是很不容易的。”

 


五个月前停靠在船坞的那批船早已悉数交付,现在已有新的一批进驻这里,这样的变化足以让人想见这里的造船速度之快。中国船舶业也已连续12年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居于世界首位。

 

回忆过去的日子,周清华说道:“一路走下来更大的感触是伴随着我们中国航运业、船舶业的成长,这个感受其实是没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而谈到未来的发展:周清华则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把这门技术去拓展,结合我们的新材料,将来会在国家的(绿色)能源体系上发挥更大作用,(更多)船型都会用到我们江南的技术,我们对此也非常有信心,也是在合作之前我们走过的这些技术攻关的路,但我们现在更加有信心了,应该说我们也更有实力了。”

 


所有造船人都已经整装待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诗旋 实习编辑:汤瑷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