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视频 | 7名高官组团访华 中东外交为何齐齐“向东看”?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2022-01-12 19:10

中东访华团又添新成员。


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紧跟海湾四国脚步,分别于1月12日、14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在此之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分别与来访的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国的外长及海合会秘书长举行了会谈。中东多国高官集体访华,这样的景象在中国与中东交往史上非常罕见,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土、伊外长带来哪些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1日表示,王毅将分别与土、伊外长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中土是战略合作关系,中伊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因此,进行战略沟通协调、加深双边友好交往被认为是两国外长访华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是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第一次到访中国,也是伊朗总统莱希去年8月上台后,首次派出内阁官员访华。”中东问题专家王晋表示,双方有很多共同关切,例如两国共同的邻国——阿富汗和哈萨克斯坦的局势,中伊之间的经贸合作等。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在宣布外长访华的消息时透露,讨论两国间的全面合作计划将是重要议题。去年3月,中国同伊朗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计划,旨在挖掘两国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规划未来的合作前景和路径。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这份着眼于长远的计划将中伊合作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对于整个地区而言,也会产生“水涨船高”的效应。



伊核协议也会是双方重点讨论的话题。王晋表示,尽管伊朗已经回到了维也纳的谈判桌,但伊核协议的前景仍不明朗,不少西方媒体将责任归咎于伊朗的强硬态度。“在和中方的对话中,伊朗会进一步澄清立场以获得中国的支持。”王晋说道。此前,中方已多次表明立场,始终致力于维护全面协议,努力推动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王毅外长日前也表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必须得到维护,同时也应照顾地区国家的正当合理安全关切。


与土耳其合作方面,外界预计,此访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土耳其“中间走廊”的深入对接。对土耳其来说,在遭遇本币贬值、严重通胀的困境下,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海湾国家与中国渐行渐近


与土、伊外长同期访华的,还有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四个海湾国家的外长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


海合会会徽及成员国旗帜


中东国家外交官组团“向东行”,在历史上并不多见。王晋表示,这样的“盛况”并非突如其来,一方面,是对王毅外长去年3月密集访问沙特、阿曼、巴林等中东国家的一次回访,更重要的动因,则是对中国在该地区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影响力的高度认可,亦凸显了海合会成员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


海合会是海湾阿拉伯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和贸易集团,此次派出外长访华的四个海湾国家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自1981年海合会成立之日起,中国就与其建立了联系,两者间的经济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尤其是近年来,双方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2021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中海贸易额也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取代欧盟成为海湾国家最大贸易伙伴。此外,美国能源独立后,减少了从海湾地区的石油进口,而中国稳居海合会石化产品最大出口对象国地位,给后者提供了广阔市场。



除了巩固传统的能源合作外,几经波折的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能否提速,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早在2004年,中国与海合会就已经决定启动中海自贸协定谈判,但受地区国家内部矛盾等因素影响,迟迟未能推进。王毅外长去年底在介绍2022年中国外交重点工作时,表示要“尽快达成中国海合会自贸安排”。如果该协定达成,将形成一个规模、国别和人口仅次于RCEP的全球第二大区域合作协定,有助于中国和海湾国家拓展在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实现产业多元化。


王晋注意到,就在王毅同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举行会谈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就提到,将尽快完成中海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中海自由贸易区,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统筹推进双方经贸利益。


双方还一致认为,中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条件已经成熟,将加快推进这一进程。一致同意召开第四次中海战略对话,共同制定并签署今后三年战略对话行动计划。



中国外交进入“中东时间”


“中东国家对内调整关系、对外主动出击的新动向,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王晋补充道。


去年以来,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为“断交”风波按下“暂停键”,土耳其与埃及、阿联酋改善关系,伊朗和沙特这对“老冤家”在伊拉克举行四次“密会”,一系列事件显示,中东国家内部正在经历关系重组。


域外势力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美国逐步从中东抽身,转而聚焦大国战略竞争,让地区盟国对其产生信任危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大为下降,中东国家更希望自力更生、自谋出路,在塑造地区秩序方面发挥自身影响力。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看来,中国和中东地区不同阵营的国家都保持着平等、互惠的伙伴关系,这样的独特地位是任何大国无法替代的,在美国留下战略“真空”带来动荡因素之际,中东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加强战略稳定合作,降解地区风险。以伊朗为例,想要缓和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少不了中国这一“调解人”。


此外,疫情的冲击给海湾国家的石油等支柱产业带来挑战,他们也在谋求自身的经济转型,而相较于美国单纯的政治施压,对华合作更能在经济领域给这些国家带来长远利益。李绍先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不谋而言,双方利益互补,存在相向而行的巨大动力,进一步提升合作关系是大势所趋。


“随着在中东影响力的扩大,中国也要学会判别因地区国家展开地缘政治竞争而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王晋强调,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耐心,充分发挥政治智慧,这些困难一定能够被更广阔的合作前景所填补,开启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