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家庭·上海篇】顾天来家庭:收获,不只是一个生命
时讯
网信上海
2016-12-29 09:44
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顾天来、郑君华夫妇是一对“白衣天使”,妻子郑君华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丈夫顾天来也在这家医院工作,担任医患纠纷协调办公室主任。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夫妻俩看到了一篇报道,介绍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为大陆的白血病患者提供骨髓的事迹。
文章中提到,大陆有12亿人口,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才几万,配型成功比例非常低。她至今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最后写道:“亲爱的读者,你,还有我,把手放在胸前,摸着一颗跳动的心,问一问自己:我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郑君华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有什么问题!”
“作为医生,我们对造血干细胞早有耳闻,但当时整个社会对此认识不深。”郑君华回忆,接下来她连续打了3个星期的电话,终于拨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报名热线,夫妻俩双双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我很幸运,半年后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她说。2002年,郑君华的捐献成功救治了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患白血病的学生,成为我国第12位捐髓者,也是我国卫生系统第1位捐髓者。
10多年来,她与丈夫两人不仅积极参与上海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的志愿活动,还向身边人科普捐献知识。郑君华此举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看见》等专栏也作了专题节目,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经过努力,她所在的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志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医务人员已经有367人。
“最美家庭”家风良好
郑君华的父亲郑开邦是一名药剂师,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一辈子先人后己、与人为善。电影中,郑开邦说过一句话:“要时刻记住‘救死捐身’。”这句话来自老人写的一首诗:“求恩继志今何在,现世医护亮节操。救死捐身常辛苦,老少安康含泪笑。”得知女儿要为白血病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老人送上了这句教导。
而丈夫顾天来的父亲顾茂桃也是一位开明的老人。在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德则乐,乐则能久”的横匾,老人常用这句古话提点晚辈,也在儿子处理医患纠纷、遇到委屈时开导道:“病人火气大,吾伲要理解。今后做事体,还是要讲道理,要公正,做人要有道德。”
正是在这样的家风、家训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郑君华家庭展现出了大爱的情怀。在郑君华成功捐献后,她和丈夫还到学校里现身说法宣传造血干细胞移植,帮助捐助者及家属等。他们的儿子是一名高中生,他的志愿中就包括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