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视频 | 美日纷纷号召企业撤出中国 真相为何?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0-04-13 22:34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公开建议,对于从中国迁回的美国企业的搬家费,美国政府应该给予全额报销。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有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专门用来资助日本制造企业撤离中国回归本土,或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去。


对此不少人有担忧,如果美国和日本两国众多企业纷纷撤离,对于中国会产生影响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日本短期内不可能完成大批本土企业的撤离,但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正在让全球供应链经受前所未有的检验。由于疫情发生的国家或多或少采取了封锁隔离措施,导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供应产生了困难,企业从世界各地获取零部件和劳动力的通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拿汽车零件的生产来说,根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系汽车二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汽车、丰田汽车在华的生产量分别减少87.9%和77.4%,而在湖北省武汉市设有工厂的本田汽车公司的生产量则大幅减少达92%。不仅是日本,由于来自武汉的零部件供应停止,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汽车生产企业都因此受到了影响。


屠新泉告诉看看新闻Knews,过去认为全球化的分散供应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分散供应可能导致的一种风险,就是当有某些国家出现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的极端情况的时候,供应链的安全性就会出现破坏。如今,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全球供应链分散供给的弱点,相信许多国家甚至也包括中国企业在内,都在重新考虑他们的供应链布局。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到供应链的“弹性”,也就是供应链安全和效益之间的权衡。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日本企业第一次从中国撤走生产线。


近年来,世界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的亚洲投资新战略。虽然这些公司做出决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它们宁愿避开增长极快的中国经济,而将工厂设在亚洲其他地区,为的就是规避风险,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


“与其说是‘撤离’,不如用‘复制’更为贴切。”屠新泉认为,在全球疫情还未尘埃落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考虑到供应链的分散分布,美日两国企业最多撤走一部分企业至东南亚国家,并不会全部将所有投资从中国撤离,这本身就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商业考量,属于产业链布局的合理调整。



屠新泉强调,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外资撤离中国”更是不必过分担心和恐慌。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之一,随着中国技术水平与制造业的升级,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拥有高效的产业链,中国的人才与市场空间还在继续增大。另一方面,稳外资一直是我国一段时期以来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规模的稳外资稳外贸的政策“组合拳”,更是会成为稳定外商投资的“定海神针”。可以说,在短期内,全球产业链很难找到替代中国的其他解决办法。


不过针对全球产业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也要未雨绸缪。特别是随着此次疫情的发展和持续,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疫情,渲染所谓的“去中国化”,这仍需警惕。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董亚欢 黄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