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区之“新” 能get到吗?听听他们怎么说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慧莹
2019-09-05 20:32
8月20日至今,临港新片区揭牌已半个月,要说这段时间话题性最强的区域,还非这个东海之滨的新城莫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谓新片区到底“新”在哪里?和六年前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她又有何不同?在如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新片区的自我角色定位又是什么……想想这些问题,或许能让我们对新片区更熟悉。今天,看看新闻特意梳理了三位社科领域专家的观点,带大家走近更新的新片区。
权衡,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他认为,和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如今的新片区之 “新”,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
实录
一、更注重高水平的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也是讲制度创新,但那个时候的制度创新,主要围绕“便利化”,围绕货物的进出和流动怎样更方便。当时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后来我们推动一系列“放管服”改革。现在我们发现,光有便利化和“放管服”不够,还需要适应全球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趋势。我们《总体方案》里面提到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等,也就是说,让生产要素进来还不够,还要更自由的流动,更自由的配置,要营造更高的、更具有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二、更加注重功能性的平台建设
就我们讲自贸试验区,原来那个概念,我们叫制度创新,释放开放倒逼改革的制度红利,我们主要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文章,这次新片区除了前面讲那个制度创新的红利以外,我们更加强调要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那么这个特殊经济功能区,就是制度创新的这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营造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高地。这个经济发展使得整个区域经济的这个形态和功能得到整体性提升,也就是整个临港这个地方将来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上面要有新的变化,带动这个通过制度创新的这个示范区。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对照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来推动打造一个特殊的经济功能,类似于中国在早期的深圳特区的功能。当然,这个在体制机制上可能更加灵活特殊,所以和过去比,新片区更加注重功能型平台建设和特殊的经济功能区。
三、更加注重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转型
大家可能觉得,我们过去六年当中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产业强调得不是很多,我们更强调得是推动制度创新,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次新片区,除了制度创新的这些先发效应以外,更加推注重的一点是:产业怎么能够集聚起来?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下,高端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能不能在新片区里面得到更好的集聚?你要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那这个特殊经济功能需要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形成创新引领这样一个高地。那它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或者叫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上海转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确需要一个新的增长动能,而且这个产业高地,对于中国来讲也具有示范性。大家知道,全球各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根本就没有恢复好,大家都在找各种各样的办法。我觉得在这种情况,关键还是怎么在全球竞争当中形成新一轮的产业竞争高地,这对中国自己的发展来说很重要,对世界的发展来讲也非常关键。
四、更注重探索开放发展的风险压力测试区
我读了《总体方案》以后,感到很振奋的一点,就是里面特别明确地提出,要加快对风险压力测试区的探索。过去40年,我们以制造业开放为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制造业为主,推动转向 以服务经济的开放,服务业的开放为主。它和制造业开放有很大的不同,制造业开放相对比较简单,资金进来,技术进来,有一块地方,有一个园区,那就有投入,有产出,然后就可以出口,就可以进口。但是服务业的很多领域里,特别是关键性的服务行业,比如说教育,医疗,金融,实际上是有一个风险问题,有的可能是经济风险,有的是政治风险。如何既要开放,又要平衡好开放带来的风险,就得要有这么一个地区进行开放的压力测试。当然,风险压力测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们政府来说,就是政府的监管怎么样跟上,政府的监管体制如何改革。这次提到了分类监管,协同监管、智能监管,其实都是为现在政府如何管理外资经济,特别是准入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五、更注重对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的探索
我们说要把这个地方打造成为全球有竞争力的一个区域,过去我们叫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现在除了对标规则以外,还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过去,我们不谈税收优惠,可是别的国家在一些特殊经济功能区,它就有税收优惠,那么我们在竞争中就不具有优势。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四个特区就是靠税收优惠起来的,后来我们慢慢把这些优惠措施都取消,为什么?因为要推动公平竞争。当国内公平竞争、营商环境都构建得差不多的时候,国际上有很多港口,很多自贸区它有更加灵活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我们没有,那你这个地区发展就没有竞争力。
六、更加注重自主改革,自主创新,自主发展
《总体方案》里面有一句话,说要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权。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改革其中一个关系,就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创新的关系。我们既要服从中央的顶层设计,也要更好地发挥地方和基层实践创新的这种探索。这次新片区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要给基层、包括地方政府更自主的、更多的创新探索的权力。
周振华,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他认为,新事物的出现,总有它特定的背景,就像当年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应对TPP等投资贸易协定谈判更高的标准,如今的新片区却是应对世界投资贸易格局的变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局部的变动,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
实录
设立自贸试验区,主要是应对TPP投资贸易协定谈判更高的标准,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首先就是要应对这种新的标准。那么现在,我们提出设立临港新片区的背景,有特别重大的变化。我个人理解,是要用来应对世界投资贸易格局的变动,应对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变动,也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的新竞争与合作。
一、背景不同
(一)、投资贸易格局变动
全球化的进程仍然在继续,只不过改变了方式,原来,制造业和金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部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部门纳入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服务领域。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已超过货物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当中新型的,比如医疗保健、教育培训,还有技术服务贸易,跨境的信息数据贸易,使得全球化范围进一步拓展,全球化的方式更为紧密。
(二)、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变动
跨国公司原来全球产业链布局,基本上是采取离岸布局,在全球寻找成本最低的地方,设立生产基地。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跨国公司也逐步在调整产业链布局的策略,转化为越来越多的近岸布局,就是以大洲大陆来形成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个布局调整当,对我们也是有重大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很多区域的投资贸易协定和跨国公司的近岸布局,也有内在关联。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前夜
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革命新的竞争和合作,明显在强化,不同的领域出现新的科技革命的势头和苗头,国际性的合作越来越加强。很多的前沿理论、基础理论,包括科学发现,包括专利发明,国际合作的这种方式,越来越普遍。
二、定位不同
当初自贸试验区定位主要是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更高要求,但是现在我们新片区,作为一个特殊经济功能区,它要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是要主动引领全球化健康发展。
三、 要求不同
自贸试验区主要是进行制度创新,而且这个制度创新主要是可复制、可推广;那么临港新片区的要求,是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成为新的增长点或者增长极。所以,临港新片区的选址和原来自贸试验区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它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原来自贸试验区,几乎都是在成熟区,外高桥也好,后来的金桥、张江、陆家嘴,包括世博园区,都是成熟区。
四、改革开放新内涵
在这些背景下,新片区的发展就被赋予了改革开放的新内涵,其中一个新内涵的表现,就是在新片区里面所要推进实施的改革开放,一定是从全球化的国际要求出发。因为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40年,很大程度上,我们是按照我们自己国内本身的状况,本身的状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要求在推进。但是,新片区里面改革开放,一定要从全球化的国际要求出发,因为自贸区历来都是全球化的关键机制之一。你的改革开放,就要按照自由化的便利,竞争中立,按照三个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你要按照这个全球化国际要求来改革开放。
第二个新内涵,是指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真正触及到体制、机制中根本性的东西。我们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确实也到了深水区,但真正体制机制上的突破,难度还是很大。特别是在全国大范围要进行这种深层次的突破,有很大风险。但是在新片区,这样一个“境内关外”,这样一个特殊空间里面,作为经济特殊经济功能区,改革开放的有些东西就可以先行先试。比如海外企业自由进出的问题,税收的问题,以及产权保护问题等等。同时,它的深层次又表现在压力测试、风险可控,这是新片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或者是它要起的作用。
第三个新内涵,我认为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制度创新,一定是要释放潜能,而且就在新片区这个特殊空间里面,要形成潜能的释放。有些特殊的政策在这个新片区里面,它是不能外溢的,如果自贸区没有特殊政策的话,自贸区就不能存在了。所以,国际上很多建了几十年的自贸区现在都取消了,就是因为它区内的政策和区外的政策拉平了! 自贸区不是面向国内,不是面向上海,而是面向国际,面向世界,面向全球。衡量临港新片区能不能成功,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个区域在未来,能不能有大量的财富增长,有大量的经济增长,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
周国平,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认为,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新片区的推出,无论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是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对上海还有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实录
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从改革开放40年来看,我们从最初的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到沿海沿江再到内陆,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了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自自贸试验区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数百个对外开放的载体。新片区应该说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大的区域。设立新片区,其实也是对中国政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承诺的一个实践;应该说是中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
二、彰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引领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
联合国最新的最新的经济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只有2.7%,要比年初预计的还要低;贸易的增速从去年3.4%下降到2.9%。最新的IMF预测,贸易增速比经济增速还要慢,这就是现在国际经济一个比较严峻的环境。 在全球贸易当中,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1.7%,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进出口总量占全球的11.7%,在这当中,上海口岸的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27%,是全中国最大的贸易口岸。我们集装箱的年吞吐量,去年是突破4000万,连续九年是全球第一位;我们的航空的货邮量连续11年是全球的第三位。所以在包含我们洋山深水港,包含我们浦东机场部分区域的这么一个地方,建立新片区,不仅对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有重大影响;而且给全球经济的发展给予新的信心。
三、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提供新机遇
改革开放40年,上海GDP总量增长了119倍,人均GDP增长了53倍。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抓住了浦东开发开发的契机,上海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入新世纪以后,当前上海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说是从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需要再塑新的增长动能。
就上海本身来说,新片区的设立和发展,可以带动上海南部地区的发展。因为原来上海的话,南部地区相对薄弱,新片区建立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增长极。这一次,新片区的规划里提到了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里也提到了新片区,两者是高度结合的。我们东面是新片区,西面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同步推进的话,可以形成东西“比翼双飞”的格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实习编辑:陆熠)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