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重逢周全弟:志愿军老兵的长津湖回忆
正能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晔 游明灵 任彬源 马越 孟雷
2022-02-02 17:05
2021年12月24日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1周年纪念日。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里,87岁的周全弟和其他志愿军老战士一道,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追忆战友。这座位于成都市新繁镇的休养院里,先后供养了约2200名像周全弟这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去年,随着电影《长津湖》在国内热映,不少人慕名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聆听长津湖战役的亲历者讲述那段悲壮的历史。
这一天,休养院里迎来了成都双眼井小学的师生们,聆听老战士们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1950年末,长津湖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与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直接较量,在装备差距悬殊的条件下,全歼美军一个整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那个时候的周全弟年仅16岁。当时,朝鲜半岛遭遇百年未见的暴风雪。周全弟所在的连队在长津湖黄草岭埋伏了三天三夜,等候敌人到来。
周全弟告诉在场的师生们,志愿军战士守在山上,敌人在山脚,为了看清敌人的动向,大家都不太敢眨眼,更别提睡觉,渴了饿了就捧雪来充饥解渴,然而由于长时间趴在雪地里,等到第四天冲锋号吹响时,不少战士已经被冻成了"冰雕"。周全弟也发现自己全身僵硬,根本站不起来,随后失去意识。之后他才知道,连队总共156人,最后只有40多人生还。他也因为四肢严重冻伤,被紧急送回位于祖国边境的军医院急救,并接受了四肢截肢手术。
1953年12月,周全弟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转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长期休养。在这家休养院创建之初,一间集体宿舍要住4到6人,几间瓦房便是医技科室,条件简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于革命伤残军人的优抚待遇逐步提高。随着2019年新的荣军休养大楼建成,每位抗美援朝伤残军人都分到了一套两室两厅一卫的住房,平时有专门的医护人员上门检查身体,有护工照顾起居。现在,每逢周六,周全弟的儿子也会来到这里,为父亲下厨做饭。
周全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刚到休养院时,他曾试着用布带把勺子绑在断肢上学习吃饭,一开始绑得太紧,断肢就会阵阵发痛,绑松了勺子又要掉落,吃一顿饭往往要花上一个小时。不过,他并没有畏难,除了吃饭之外,从洗漱到穿衣,他都是从头来学、花时间来练。现在,周全弟已经可以不依赖亲人和护理员来照顾自己了。
在休养院里,经战友介绍,周全弟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他坦言因为自己四肢残疾,这段婚姻最初不被看好,但妻子还是义无反顾地陪伴在身边40年,直到2001年去世。如今,周全弟已是儿孙满堂,两个女儿在广东生活,儿子留在身边照料。周全弟之子周跃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对自己父亲的认识,还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以前只知道他是一名残疾军人,现在才真正了解到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是如何负伤的。
英雄默默,不应无闻。2020年,休养院组建宣讲团,包括周全弟在内的11位老战士主动加入。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至耄耋之年,但讲起那段历史的时候,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激情。休养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在确保老战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讲形式,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
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中,周全弟总是说,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没能和战友一起冲锋杀敌,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如今,战争硝烟早已散去,老兵精神挺拔依旧。凭着这股子拼劲,失去双手的他,70多年来始终在奋力书写生命的新篇章,同时也和战友们一起见证着"国家富强人民小康"的心愿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晔 游明灵 任彬源 马越 孟雷 编辑:沈佩佩)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