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疫情冲击就业市场?长三角揽才“加速度”

时讯

人民日报

2022-05-12 23:48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今年的就业形势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充分就业?长三角各地政府、高校多措并举业。


供需信息不对称


疫情下,今年就业形势如何?


据透露,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共22.7万人,较去年增加2万人,增量为5年来最多。截至5月6日,毕业去向落实率36.47%,比2020年同期高10.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降低6.54个百分点,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近期,上海11个部门已联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文件。其中,上海市属、区属国企今年的招聘计划将安排不低于50%的岗位定向招聘上海高校毕业生;区、街镇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计划将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相关部门还将对接自贸试验区、“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引才需求,为应届毕业生拓展更多岗位资源。


华东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小闫在考研结束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上海“西南五校”、“五个新城”网络招聘会,不少新城知名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新城的发展空间更大,而且人才政策优惠,能帮助落户,专业也对口。”小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最重要的是,新城的房价更低。最终,小闫决定签约上海电气集团。吸引他的不仅是新城的人才政策,更是这家上海老牌名企在当下转型升级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和空间。


当下,上海正从三方面促进就业:一是推出有力度的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二是加强网络招聘和岗位募集;三是优化就业服务和生涯指导。


“当前,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下招聘较为困难。”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国际金融报》表示,招聘单位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平台,要在主流的招聘平台发布信息,与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联系,做好线上招聘宣传,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引才,将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进行精准匹配。


如何提高人才供给和岗位需求的匹配效率?姚凯建议,企业可采用云招聘网络招聘手段,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助力开展简历和岗位的匹配,提高招聘效率和供需匹配效率。同时,政府要主动做好线上线下的就业市场建设,为企业和大学生搭建供需平台。“还可积极鼓励优质的猎头公司、人才中介、第三方机构等做好人才和企业的桥梁工作。”姚凯如是说。


鼓励基层就业


不仅是上海,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浙江也陆续出台减负稳岗、现金补贴、就业落户、社保补贴、学费代偿、考研加分等系列政策,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基层工作。


对企业来说,吸纳毕业生还能享受到不少优惠政策。以江苏南京为例,该市为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1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保的,按2000元/人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安徽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用工6个月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给予3000元一次性就业补贴。


同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安徽对毕业2年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退役2年以内的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目前大学生主要在高校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还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提升,企业要充分挖掘一些初级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姚凯如是说。

企业如何充分挖掘岗位资源,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姚凯表示,企业要从疫情后未来的发展着眼,未雨绸缪,设立发展性工作岗位。同时,从战略性招聘的理念出发,积极设立人才蓄水池、后备干部、科研助理、实习生等储备性岗位。此外,应适应疫情和疫情后工作性质的变化,在通过线上办公、居家办公方面调整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新的岗位数量,“企业还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创设新型岗位,并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担当,借助于政府各种优惠的财政税收就业政策,多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新岗位”。


“硬核”揽才频出


为了吸引高质量人才,长三角多地使出“硬核”实招。


记者今日从常州人社局获悉,今年,常州人社部门立足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一方面深入开展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4月份以来共征集到400多家用人单位岗位信息,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岗位1万多个;另一方面,注重线上精准发力,联合多部门常态化举办高校毕业生特色专场网络招聘会和岗位推介会。同时,用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抖音直播形式,开设“常州人才招聘”抖音号,每周开展重点企业的探企直播和职场小技巧分享,还有客服“一对一”服务来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不仅是常州,苏州推出服务人才企业十条措施,如,减免人才企业房税负担,最具吸引力。即:对承租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权属物业、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企业,给予相应房租减免,鼓励其他业主为人才企业适当减免租金。对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合肥正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持续开展“智汇合肥”活动,吸引1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和20万大学生汇聚合肥。宁波近日诚邀青年人才做宁波的城市“合伙人”,在人才政策方面,推出青年人才租房补贴,升级面试交通补贴等。


“各地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不要盲目攀高,只瞄准一些大型企业,也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微企业中去工作。”姚凯说,政府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促进更多就业,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政府还要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大学生,可以为解决大学生的企业提供政府补贴或者免税等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更大力度支持就业。”姚凯表示,一是借助于灵活就业、平台就业、零工经济等手段,通过新型就业形态有效促进就业;二是通过增加就业培训经费等手段,为企业新员工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三是大力倡导和推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就业新岗位,积极推广大数据工程师、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等新型职业的推广;四是通过扩大和优化高校毕业生招生、公务员招聘、国有企业挖潜等方式更大程度地释放体制内就业岗位;五是积极扶持和服务大学生创业,以大学生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六是通过财税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复产复工,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有效带动就业岗位的释放。


“此外,应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统一大市场建设国家战略带来的契机,鼓励大学生自由和高校的跨区域流动和柔性流动,促进供需在更大范围的匹配和就业实现。”姚凯强调。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