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新闻透视

视频 | 十年磨一剑 北横通道今晚全线通车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陈弋 谢丹青

2024-08-02 23:31

就在今晚10点,北横通道东段将试通车,这也意味着全长19.1公里的北横通道在历时十年建设之后,终于全线贯通,40分钟穿越上海六区,从虹桥枢纽通过我们现在的连续流到达浦东新区,通行时间会节约1/3。十年间,这个目前世界最长的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是如何实现的?又经历了什么变化?



今天上午,北横通道的杨浦东入口处,施工人员正忙着将交通指示牌上的封条撕去,今晚10点,北横通道东段就将试通车,这也意味着这条北上海东西向交通大动脉,终于能全线走通了。这一刻,沿线的居民已经等了很多年。“我就住在杨浦的,天天希望它开通,现在只能走中环或者内环,以后就方便多了。”“非常期待,因为通到机场很快很便捷,也是一项为民的工程,我们也非常期望它快点开。”


全线19.1公里的北横通道,途经普陀、长宁、静安、黄浦、虹口、杨浦6个区,整个工程足足用了十年时间。最早设计的是全高架方案,但考虑到未来还要尽量给地面交通留出空间,最终全线近80%路段转入地下,采用上下双层双向结构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通行效率的最优解。


原市政工程总院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院总工程师罗建晖介绍:“它是一层三个车道,一层一个方向,就相当于一根盾构就能够完成六根车道连续流通过的能力,这样就避免了大量沿线的动拆迁管线的搬迁。”



15米超大直径盾构在中心城区的地下步步推进,13次穿越轨道交通,下穿89处108栋各类建筑,11次上跨和穿越苏州河,整个工程中技术上的全国首创、世界第一屡见不鲜,堪称是百科全书式穿城搭桥。


市交通委建设处副处长顾瑾对此称:“市中心要穿越大盾构的话很不容易,它对于敏感建筑和敏感的轨道交通,北横地下管线的穿越可以说对中心城区地下盾构的穿越是一个典范性的、教科书级的一个工程。”


2021年6月,北横通道西段通车,但东段工程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在准备下穿既有新建路隧道时,发现隧道下有三根直径80厘米当年建造时留下的措施桩,挡住了北横的去路,虽然隧道通车后,桩子已无实际用途,但传统盾构机“啃”不动水泥桩。于是,就地创新就成了唯一途径。



“如果按照常规的工艺来说,我们是要把它拔除的,如果拔除的话就有必要封新建路隧道,这样会对老百姓的出行造成很大影响,推进过程中我们适当调整了整个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包括盾构的刀盘改造方面进行了研究,创造了全国最大直径软土桩基切削技术。”上海城投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尹富秋介绍道。


另一方面,超长的北横大量走的地下,消防和人员疏导等应急预案就必须精心设计,经过反复的模拟验证后,隧道内引入了5米一个,15米一组一水喷雾系统,以及烟火感知单元,让发生烟雾火情的响应时间,最短可至15秒,而90米一处的逃生通道也能实现被困人员安全转移不超过20秒。据上海城投公路集团第三事业部副总经理吴华柒解释,“通过逃生楼梯就可以实现北横通道上下层互相逃生”。



整个工程申请的发明专利多达38项,公开发表论文超过200篇,看似10年的建设项目,实际从立项至今花了近20年时间。贯通后,北横通道将成为目前世界最长的城市核心区地下道路,也将为常年拥堵的东西向快速路有效分担交通压力。“开通之后会对内环外圈,以及延安路高架进行分流,起到缓解作用。”杨浦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倪嘉辉表示。


作为上海井字形通道“三纵三横”的一部分,今晚北横通道通车后,市民从虹桥枢纽直达杨浦,甚至浦东又多了一条可选路径,通行时间预计只需要40分钟左右,而交通功能的提升,不仅能方便沿线市民出行,也将为区域未来发展带来有力支撑。



对此,市交通委建设处副处长顾瑾表示:“虹口的北外滩和杨浦的滨江地区,原来就是快速的主干路实际上是有缺失的,那么如果这条路上了以后,对于我们周边的老百姓的出行、对于北部地区的东西贯通的主干的快速流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俞明健坦言:“北横通道的建成意味着整个‘井’字形通道完成了60%以上,南北通道还在规划立项阶段,整个‘井’字形通道完成也许要用三十年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北横通道尽管用了十年,但其建成为最终‘井’字形通道的建成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北横通道的全线贯通不仅方便了虹口、杨浦等居民出行,也是上海本地三纵三横主干路的一部分,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对于主干路网的重要补充。随着北横通道全线贯通,上海还将继续推进东方枢纽、机场市区等一些重大项目的推进。同时今年年底要建成通车的机场联络线,虹桥到浦东这一段,还有沪苏湖,以及17号西延伸的建成通车。老百姓出行快速通达中,感受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刘奕达
摄像: 王思远 汤捷
责编: 李吟涛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