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视频 | 高校冲突加剧!美战略界反思:院外集团影响太大了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

2024-04-26 19:07

半年多来,巴以冲突的态势发展出现了超预期的变化。在以色列“炸馆”、伊朗向以色列本土报复性打击后,以色列又袭击了伊朗中部伊斯法罕省。伊朗与以色列陷入了怎样的“报复循环”?冲突正在造成哪些严重的外溢效应?各方在背后有怎样的考量?中东乱局还会如何演进?一起走进今天的节目了解一下。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和主持人袁鸣在《环球交叉点》节目上,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范鸿达:就当前美国一些大学校园出现的混乱来看,我认为与其说是亲巴勒斯坦势力与亲以色列势力的冲突,不如说是亲巴勒斯坦势力与校方的摩擦。就像哥伦比亚大学发言人所说的那样,大学之所以请求警察进入校园,是因为更多的抗议者突然突破校园内的加沙团结营地的边界,而且其中许多人与大学根本就没有关系,这导致了大学校园无序破坏性和对抗性行为的发生,而且还有一些威胁性的口号和极其反犹太主义的事件。


牛新春:实际上在过去10年,美国国内民主党内的自由派,同情巴勒斯坦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这么多年来,美国大学校园就是自由派、左派的阵地。所以,自由派、左派是先起来同情巴勒斯坦什叶派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整个美国社会和美国政治中,支持以色列的还是占绝对多数。


王震: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美国战略界有些反思的声音,尽管不是主流,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两个学者,比如米尔斯默和斯蒂芬·沃尔特,写了一本书《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他们认为美国的外交受以色列院外集团的影响太大了。


袁鸣:殷罡老师您觉得美国的中东政策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殷罡:美国的中东政策其实是很清晰的,就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这个不是说偏袒以色列,“偏袒”这个词用得太弱了一些,“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同时,也是竭尽全力促进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解。从1978年开始,美国逐步取得了成就,但是从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实现和平,同一时期,差不多只有几天的时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只相差5天,伊朗伊斯兰革命就成功了。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打到以色列激烈地反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实现和解,于是一方面是美国促进阿以和解,一方面是伊朗逆流而上,所谓抵抗阵线,反对阿拉伯以色列和解。









编辑: 李玉
责编: 左禾欢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