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看呀STV

视频 | 向海而兴 上海港锻造航运软实力

看呀STV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顾克军

2024-07-17 16:35

向海而兴,航运已刻入上海的城市基因,一年又一年,连续14年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打造了上海港的“硬实力”;但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倚赖“服务”二字:加注、中转、保险、维修……这些附加服务是港口“软实力”提升的支撑。上海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通过一项项航运服务领域的首创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我国航运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洋山港,正在为迎接一种新型的船舶能源做准备:洋山油库上月刚刚完成28万立方米的甲醇储罐改造;原有一号码头东面,一座新的装卸码头即将开建。 洋山申港石油党建主任应迪介绍说,因为市面上的化工品船一般都是在5万吨级以下的,新建一座5万吨级的码头将大大提升我们甲醇装卸的能级。


所有的布局,都不是心血来潮,一切有迹可寻。 今年4月10日,上海港完成中国首艘大型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船到船”同步加注,在推动航运减排上做出了一次首创性尝试。港口如同海上加油站,远洋班轮选择去哪个站加注,考验的是港口的综合服务能级。当下,国际航运业走到绿色转型的“路口”,对上海港来说,这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契机。



闻基生物董事长程兆鹏算了一笔账:截止到5月底,全球采购的甲醇船有308艘,308艘订单,每一艘每一年需要3万吨甲醇燃料,一年下来就是1,000万吨,所以说这个需求是非常明确的。


船东不会拿钱开玩笑,针对这种目前全球最被看好的绿色甲醇新型能源,临港已展开产业链深度布局。继今年3月成立绿色航运产业联盟后,上周,联盟再次扩围,新增14家成员:从制备、到运输到认证,一个绿色甲醇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处长林益松展望道:今后在港口要常态化开展这样的加注服务,要有稳定的绿色甲醇的供应货源,要有相关的检测服务机构,对这些绿色甲醇全过程的碳足迹的排放,以及整个绿色加注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为未来培育起一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产业奠定基础。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格里格·多兰认为,中国对于绿色甲醇的供应在全球是有优势的,这意味着能以比较有竞争力的成本去制备生产绿色甲醇,未来绿色甲醇这个产业在上海港是大有作为的。



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临港新片区,始终将高能级航运服务业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个港口的中转能力决定其枢纽地位。2022年,外资班轮开展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的首单业务,也在洋山港落地。


这家从事多年进口水果业务的企业,就试着调整了它的运输线路:企业一年从南美进口的香蕉,近一万个集装箱柜,而这其中,有70%要运往大连、天津、青岛北方三港。原先香蕉从厄瓜多尔运出后,明明先到上海港,却因为外资船舶不可从事国内港口货物中转,香蕉要继续到釜山港,再等待下一艘接驳船,中转到目的地港,北方三港。耗时要60天左右。而现在,香蕉从厄瓜多尔,被装上每周一班、直达上海的固定周班船后,基本在33天抵达上海港;同时,另一条从欧洲线过来的船舶,也是固定的周班班轮,到上海后,在港口直接捎带上香蕉,前往北方目的地港。公司海运部经理乐颖说,从南美到上海3天左右,然后到北方港口在5天到8天,这样就基本保证航程在42天以内,这对于产品质量、稳定销售都是最重要的。



试点一年多来,“沿海捎带”这一制度突破,不仅让货主的进出口业务有了更优的路径选择,还将原本流失在第三国的国际中转标箱逐步带回了上海。2022年,外资班轮完成“沿海捎带”业务量0.17万标准箱;2023年完成6.5万标准箱;而今年仅1到5月,已完成4.7万标准箱。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保区处副处长黄跃透露,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1/3的箱量是来自新加坡,有1/4的箱量是来自韩国釜山。国际上的箱量集聚到上海来,就会提升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吸引更多的贸易流在这里集聚,从而进一步吸引人才和技术的集聚。



上海,正从中国的主要港口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港口,在上海港不仅只是货物的吞吐、集装箱的装卸,还有贸易背后的要素流动,这一切都在帮助上海港的更好发展,也为全球航运新格局贡献上海力量。

编辑: 徐笑燕
责编: 李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