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新闻放大镜

视频 | 机票实付价高于票面价 差额去哪了?

新闻放大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崔信淑 彭晓燕 陈昱卉 张蕴昆

2024-06-07 16:26

近日,多名消费者反映,自己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机票时,出现了机票实付金额和平台行程单票价不一致的情况,差价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导致其无法正常报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遭遇是否是个例?


王先生经购票平台购买5月23日、26日往返北京武汉的机票,价格分别为700元和2359元(其中29元为保险费),其打印的行程单票价却分别为620元和2250元,均少了80元。对此,购票平台客服当班负责人解释称系“员工不小心录入错误价格”导致,但航司表示与第三方平台用优惠券抵扣有关,中间的80元差额被平台拿走了,“建议以后去官网购票”。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王先生的同事郭女士和刘女士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三位分别从不同第三方平台购买机票,最终都出现了机票实付金额与平台行程单票价不一致的情况。郭女士在去哪儿平台支付745元购买了5月22日北京前往武汉的机票。除去88元商旅返现,票价为657元,但行程单价格为620元,差价37元。去哪儿客服表示,系统监测到价格差,会自动退钱。如果没有退,那是系统监测出现问题。王先生的另一位同事刘女士遇到的差价则让人咋舌,实际支付1598元,行程单上却只有870元。



目前,王先生和他的两位同事,在反映差价问题后都已经收到了退款。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机票实付金额与平台行程单票价不一致的情况呢?


某OTA平台的客服人员解释称,平台的机票分为航司直营、平台直营和普通代理商提供,差价一般出现于代理商供票。因不同代理商会有不同出票渠道,最终的出票金额可能会相较票面价格更高或更低。有的平台则表示,是因为航空公司给了代理商优惠券,所以行程单上的票面价格会变少。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代理商会“低进高卖”,行程单上显示的价格是代理商与航空公司之间结算的价格,多出来的钱就被代理商赚了。由于很多旅客不打印行程单,也就不会发现这个问题。此外,第三方平台附带的各类延误险、接送机券、租车券等收费服务,也让消费者在付款时眼花缭乱。



事实上,有关机票的各类投诉不断。据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数据,2023年该平台“出行票务”相关投诉约21万条,其中涉及“机票”的投诉约5万条,占到前三名。“刷脸”支付时没有再确认一下就出票了,1分钟后发现买错无法退票;“病退”举证不符合航司要求,导致无法退票也无法出行;抑或买错票退票遭遇高额手续费等等。今年年初,多家航空公司相继发布客票退改新规,降低退改费率,同时还扩大了免费退改的范围,但有关机票退改签的投诉仍居高不下。此外,每逢节假日,一些航空公司和旅行平台推出所谓“9元机票”、“机票盲盒”、“随心飞兑换卡”等促销方式,但一些消费者体验后发现,这类产品限制过多,享受优惠并不容易。



机票实付价高于票面价,航司和平台谁的责任更大?对此,律师张玉霞表示,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使用合法的电子客票行程单,行程单上客票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相符。如有违反,旅客可以找当时订票的第三方平台补差价。空运企业直销售票处和销售代理企业,应向旅客承担赔偿责任。若平台刻意隐瞒价格构成,或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选择权。通常情况下,第三方平台肯定比消费者更清楚了解机票价格构成,如果平台对机票差额知情,但是没有退还差额的话,主观上存在明显过错。消费者在追究出票方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平台主张,将平台作为连带责任人,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张玉霞说,平台不能只作为一个被动的平台,而要承担让消费者知情的告知责任和义务。若机票实付价与票面价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额,必须要让消费者知晓。至于消费者申不申请退还差额,是消费者的权利。而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平台进行倒查,完善通知推送及退款系统,包括建立主动返还机制。同时应提示更多消费者知晓可能会出现机票实付价与票面价不一致的情况,提示消费者去查询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形。否则,如果长期侵占或者有一定程度的故意,这些差额的存在类似于“坏账”,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可能还会滋生一些其他违法行为。

编辑: 陈昱卉 张蕴昆
责编: 崔信淑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