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视频 | 多措并举 长三角外贸跑出“加速度”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2023-05-26 22:16

1.39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上海市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3.5%。刚刚过去的4月,上海进出口总额已恢复至2021年同期水平,其中,出口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117.7%。


除了上海,苏浙皖的成绩单同样亮眼,浙江资源类商品进口增长较快,其中,消费品进口超过430亿元,增长明显。江苏民营企业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内生动能持续释放,安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活跃,4月进出口总额接近700亿元,创今年以来新高。



打造外贸“新三样”长三角“锋芒毕露”


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看来,目前长三角的出口结构已经发生转变,从原来的技术在外、市场在外的加工贸易型转变为一般贸易,打造长三角自己的“新三样”。


例如电动车,太阳能,锂电池等,这些产业也成为了长三角替代海外的同类产品,成为了一大特点。在如今发达国家处于高通胀的物价环境中,他们越来越青睐中国的高性价比出口产品,他们消费上的观念也已经出现转变,这也是长三角表现出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面。



多地出台政策 长三角如何稳外贸?


针对稳外贸,各地也相继出台新措施,聚焦强链、补链,加大通关,稳外贸等方面。


5月中旬,浙江省政府印发《全力拓市场增订单稳外贸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深耕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


孙立坚指出,在稳外贸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稳供应链,要补链、强链,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中国主导的供应链完整体系。如今长三角的很多企业,敢于走出国门,建立海外市场相互营商的稳定关系,同时对于出口的增长,建立国际供应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帮助。



3P模式引领长三角释放外贸新动能


在长三角外贸经济释放的新动能下,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加把力?


“通过PPP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弥补全球价值链给长三角形成的压力。”,孙立坚说道,他口中的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孙立坚提出,通过PPP模式,让拥有的资本实力,人才实力以及国家政策的红利的央企、国企,与大型民营企业和小型民营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给这些企业带来订单和商业机会。同时,长三角不能出现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要继续做好营商环境建设,解决堵点、痛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声波)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