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推进美丽上海建设 见证绿色发展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2024-04-04 16:32

全面推进美丽上海建设,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之城,上海取得了哪些进展?近日,本台多路记者前往上海各区,从发展、环境和生态多个维度进行观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上海在这条绿色之路上,不少排头兵正在摸着石头过河,创造出一个个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案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感受上海以绿色为基底的发展之美。


金山区廊下镇的养猪场,年出栏8万头生猪,这也是上海首批住进高楼的"二师兄"们。两幢4层楼房,1920间小猪舍,较传统养殖可节地80%。在这里有先进的环控系统,感温探头、风机、地暖、水帘等设备,小猪们住得舒服、没有臭味。



事实上,在2020年前,廊下镇没有规模化生猪养殖,究其原因就是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太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廊下镇把目光投向了"生态循环种养结合"。农业与低碳碰撞,8万头生猪产生的6.3万吨废弃物,可100%资源化利用。


松林农业总经理付娟林介绍:“我们猪场产生的粪尿其实都是宝,以前是废弃物,现在是废弃物要打个引号。猪场产生粪尿以后,我们把它做成厌氧,厌氧以后产生沼气,沼气一个可以发电,另外可以提纯天然气,这也可以给我们带来100多万的收益。”



这套沼气提纯天然气设施,与养猪场相连,每年可以提纯175万方天然气,这也是目前上海首个规模化养殖场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


廊下镇副镇长余汛洲得出一个总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废弃物,只是把废弃物放错了地方,或者是没有找到使用用途,“这个天然气就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给廊下镇的居民使用,剩下的一百四五十万方的二氧化碳,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产业项目把二氧化碳给植物使用,这样就达到猪的废弃物吃干榨尽。”


和养猪场同在一个农业园区的蔬菜大棚也因此受益,养猪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直送农田,成为优质肥料,每亩地节省约200元的肥料成本,实现种养结合。


就在年初,金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生态环境部列为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在这里,将废弃物"吃干榨尽"似乎已经成为企业共识。


这家节能材料科技公司,专"吃"固废,重大工程中挖下来的渣土,在此进行资源化处置,100%转化为新型墙体材料后,再回用到建筑本身。



萌砖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亚敏告诉记者,目前厂房正在改造升级,目前产能是65万吨,每一吨水厂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后可以节约标煤204公斤,可以降碳502公斤 ,可以节约粘土600个平方。她认为循环经济这个领域是值得投入其中的一个领域。


而在普陀区的这幢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同时也是上海单体最大的近零能耗建筑,其中融入的零碳细节让人眼前一亮,也成为上海建工转型发展的标杆。



“每个楼层水平的檐口,以及楼下停车场的顶棚都安装了光伏板用于这幢大楼的电量能耗,理论上每年可以发电48万度,可以满足我们大楼能耗40万度,富余的8万度就可以输送到市政电网。”上海园林总院设计师常春雷介绍说。


此外大楼的空调也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恒温的特点降低空调能耗。整个建筑在地下打了146口地源热泵井,井的深度达到地下120米,这项技术可以让这幢大楼的空调能耗降低20%-30%,有效减少我们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企业纷纷大胆尝试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未来,绿色建筑和能源利用也将成为绿色发展新风尚。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石纯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小步快走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企业获得感比较强,营商环境大幅提升。上海在2022年就要求把碳评价纳入到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过程中间,在源头能够把新项目的碳排放做基本的核算,我们感受审批的项目和上海市的主导产业做了非常大的转向,一些落后的产能都大幅调整,产业园区也都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大量园区的主导产业都是和上海市的3+6先导产业和重点行业是挂钩的,质量是在大幅度提升的。”

编辑: 杨柳依
责编: 徐笑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