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保障空中飞行安全,有一种职业叫“空中警察”
案件聚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黎明 赵祎韫
2021-06-24 19:06
旅游旺季到啦,出一趟远门,飞机一般是首选。机场晴空万里,目的地也是好天气,航班为什么还是延误呢?就这个季节而言,大多情况下是雷雨造成的。打个比方,飞机从上海起飞,飞往广州。上海天气不错,飞机也准点起飞。可是飞到浙江的时候,发现浙江的航路上有积雨云。穿过去不就得了嘛!这种想法万万不能有,如果闪电打在飞机上,万一哪个部件失灵,可是要出人命的。再者飞机穿过积雨云的时候,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万一碰到其它的飞机,虽说直接相撞的概率极低,但只要两架距离在300米以内,就有可能导致危险。毕竟飞机飞行,依赖的是空气。空气的密度,气流的方向,都会造成不可测的风险。所以飞机得绕开积雨云的区域,然后再回到正常航路。如果路上的积雨云有点多,那绕路可就绕得厉害了。本来1000公里路程,绕来绕去变成了1300公里,那不就迟到了嘛。
另外如果机场打雷下雨,那就更麻烦了。首先要保证飞机降落。地面开车碰到拥堵,一脚刹车就可以了。可飞机时速900公里,一旦刹车,那是要掉下来的。不能刹车,只能在边上绕飞,绕啊绕啊。一两架还好,万一十几架,几十架飞机,那飞来飞去可不得打架?所以,地面的飞机可以暂停起飞,先保障飞机安全降落。所以乘客明明上了飞机,可就是不能起飞,只能在地面等啊等啊。另外客机一般是两地往返飞,一旦一次航班延误了,那么接下来的航班,就得跟着往后推移时间。所以一到狂风暴雨,经常会看到机场的电子牌上一片红,全部都是航班延误。
为了减少航班延误,有一个办法叫作流量管控。流量就是一个时间段内某个管控区域经过的飞机总量。民航气象部门会同区域管制根据天气预报的预测提出建议,然后由流量管理室对第二天航路上飞机的总量进行调控。
比如航路上大部分有积雨云,那么第二天的航班量缩减30%或者50%,极端的情况有缩减到75%的。起飞的航班少了,那么延误也就少了。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提升空中管制的水平。比如在安全时段加速飞机的起降,比如天气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时候依赖电子设备盲降等。然后对天上正在的飞机,进行合理的调配。有一个数据:2016年华东地区航班延误在40%左右,但是到了2020年,延误只有18%左右。这些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功劳。
专业、听起来高大上的空中管制是什么呢?通俗说空中警察。地面交警指挥汽车,空中警察指挥飞机。每一架飞机,只要轮子动起来,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接受管制。管制员就是与飞行员通话的那个人。空中管制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塔台,就是机场上的那座高塔,塔台管制负责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一般的管辖范围是机场涵盖周边,高度在600米以下,管制员会安排每一架飞机的起飞和降落。
那么飞机起飞后,超过600米高度,就归进近来管制。进近管制一般范围是以机场为中心的150公里范围内。高度是600米到6000米。飞机一旦离开机场,管制员就要告诉你,你该飞哪个高度,多少速度,往哪个方向,直到飞机爬升到6000米,或者脱离150公里外,才由下一个管制部门管理。同理,飞机要降落之前,6000米到600的下降阶段,也归进近管制。如果机场降落有问题,还要安排飞机到边上绕着飞,或者降落别的机场。
飞机离开进近后,就归于区域管制。区域管制一般是6000米的高空,涵盖整个航路。比如上海到广州。从上海起飞,然后到6000米高度,进入航路。接下来高速巡航就由区域管制,一直要管制到飞机临近广州机场,然后再交给广州的进近管制和塔台管制。一名管制员要培训两到三年才能独立工作,考核的标准不是60分,而是80分。他们与飞行员通话时的语速,大概是正常语速的3倍,而且还要熟练掌握英语。每一位管制员,都有自己的管制范围。这个范围叫扇区。
扇区,就是将空域切割成一个个临近的豆腐块,每一位管制员负责一个小的豆腐块。以上海为例,进近管制范围只有机场周围150公里以内,这个范围被分割成11块,也就是11个扇区。整个华东地区的天空,就比较大,分割成39个扇区。
管制员的工作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挺辛苦的。管制室都是在密封的空间内,因为设备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所以工作环境很压抑。工作强度也非常大,那种感觉就好比开高速,而且是极限速度车流大的情况下开高速。规定工作两个小时必须休息半小时。而对于管制员来说,能力其次,安全和责任心第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黎明 赵祎韫 实习编辑:杨诗劼)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