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烈日下的爱心冰箱 公益“快闪”如何可持续发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 杨易臻 顾语桐
2018-08-06 15:40
近日,上海街头多处“爱心冰箱”刷爆了朋友圈,这些冰箱、冰柜里装满了瓶装水和冰棍,供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交通协管等户外工作者免费领取。
小小善举清凉了被烈日炙烤的上海,但随之而来的是各方舆论对此类行为的担忧和疑问:爱心冰箱是否有专人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有无专人把关?免费供应是否会引发哄抢?是否有企业借此炒作?这是一次作秀还是一种常态?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冒着高温探访了上海最早出现的两处“爱心冰箱”。
上午十点,记者找到了曹杨路地铁站2号口附近的“爱心冰箱”。尽管“爱心冰箱”亮相上海街头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但冰箱的“网红”效应依旧显著:两位阿姨把冰箱当做道具,摆出各种姿势拍照合影。她们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自己看到朋友圈里的文章之后将信将疑,专程来看看这个冰箱是不是真实存在。
普陀区曹杨路“爱心冰箱”的发起机构工作人员徐先生表示,在7月27日到8月3日的8天活动里,站点日平均消耗瓶装水40至50箱。最初,公司自费购买了几十箱瓶装水,但后续的物资全部都是市民、企业和周边商铺捐赠的。在采访间隙,记者就看到一位7岁的小朋友,由家长带到“爱心冰箱”的站点,将3罐在附近便利店购买的可乐亲手放入了冰箱。
尽管“爱心冰箱”是临时放置在街头的,但相应的管理问题却不容忽视。负责曹杨路地铁站“爱心冰箱”的工作人员徐先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当天上午八点半,他向冰箱内放了五箱水,之后便开车回到工作岗位,十点钟再回来时,冰箱里已经空了。“前几天都有专人一直坐在这里看守,及时补充,今天人手不够,特殊情况。”不过,徐先生口中的“特殊情况”却是公众最担心的问题:若无人值守,“爱心冰箱”还安全吗?
浦东陆家嘴地铁站1号口的“爱心冰箱”由陆家嘴志愿者协会投放,工作人员王女士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们的“爱心冰箱”一直是有专人监督的。陆家嘴地区雷锋驿站的工作人员对冰箱进行实时监管,每天有志愿者对冰箱进行检查。这样做有三点考虑,一是维持秩序,二是保证补给,三是对食品安全进行把关。
“冰箱内的食品如果有变质的怎么办?”面对这样的质疑,负责曹杨路“爱心冰箱”的徐先生说,工作人员会对冰箱里的食品来源进行监督,冰箱上的海报也清楚写着“请在捐赠时附上小票来源”的字样。“事实情况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冰箱里有变质食品的情况,市民捐赠的矿泉水大多都来自一旁的便利店,便利店每天会统一把小票交给主办方。”在陆家嘴的站点,值守冰箱的志愿者只接受来源可靠的矿泉水和冰棍的捐赠,基本可以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记者探访的两处“爱心冰箱”站点,尽管冰箱内的瓶装水品牌都较为单一,但工作人员都否认了有企业借捐水做营销的情况。陆家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女士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捐赠单位的名称只会出现在浦东发布、陆家嘴发布两个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中,甚至有不少企事业单位是要求匿名捐赠的,因此不存在炒作、营销这样的说法。
上海的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些“快闪”出来的“爱心冰箱”能存在多久呢?据记者了解,曹杨路地铁站的“爱心冰箱”活动本来只打算放一天,但因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才又延续了7天。而陆家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试运行两周后,他们会对爱心冰箱在功能性、需求性上进行调研,如果要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公益项目,则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稳定的捐赠来源。
做公益需要爱心,需要创意,更需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管理制度。不可否认,“爱心冰箱”作为一种街头微公益,甫一出现便迅速火遍全国,占据互联网话题的头条位置,在被“爱心冰箱”感动之余,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完善“爱心冰箱”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这种公益长久地运营下去,不要让“爱心冰箱”只清凉这一个夏天。
(看看新闻Knews实习记者:杨易臻 顾语桐 实习编辑:姬桂敏)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