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视频 | 老宅新生!天天都是“向往的生活”!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迪

2024-06-19 09:08

什么才是你向往的生活?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还是夕阳西下、鸟儿归家?是“十里长街路相连,车辙马蹄闹市喧”?还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几何时,我们纷纷逃离的乡土,如今却成了很多都市人内心最深处的眷恋。袅袅炊烟,阵阵蝉鸣,日日入梦。



但总有人,会让梦想照进现实。在上海奉贤区庄行镇长堤村,一座取名为“響”的老宅近年来焕然一新,惹人关注。空关了将近20年、几近坍塌的小屋,经过85后的“孙子辈”主人冯恺敏的精心改造,重新承担起了“家”的“重任”,续写着三代同堂的乡村生活。



“響”掩映在连绵的稻田尽头,以一种岁月静好的姿态接纳着冯恺敏温馨的一大家人。经由改造后的老宅“響”,既有许多时代元素的嵌入,又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但最难得的。还是在这两者之外,悉心保留了人与自然的高度默契,也含蓄地承载了主人的乡愁记忆。比如虽然房屋硬件上多开落地窗、增设了新风系统,朝北临庭院侧的狭长形玻璃窗还采用了上下折叠的设计,但母亲陪嫁的皮质沙发、老式五斗橱柜、樟木箱、外公退伍时的行李箱都被悉数留下。此外,出于老一辈逢年过节祭祖风俗的考量,客厅东侧也仍然保留了40余年前大理石花纹的地砖。新旧融合,出其不意,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



“我在乡村长大,回乡没有特定的理由,更多是人到中年后,血脉中的乡愁在觉醒,乡村在召唤。现在回到这里,既可以让家里的老人过上习惯的生活,又可以让自己的孩子重温自己童年的乡趣。”提起回乡的原因,冯恺敏说道。生于斯,长于斯,对于千千万万像冯恺敏一样的年轻人来说,选择回归田园,与其说是逃离都市,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的灵魂已与乡土血脉相连,而正是这片土地上滋生着的纯真与善良,又牵引着我们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老宅新生,有岁月的沉淀,有生活的烟火,有时代的气息,也有禅意的淡泊。它让无处安放的乡愁找到了最熨帖的角落,也让光阴的故事有了最安稳的寄托。归根结底,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盛满无限的温情。


关键帧:


向外契合乡村肌理


向内沉淀乡愁记忆


一餐一饭皆是温情


一朝一夕尽显诗意

编辑: 杨光
责编: 高海宁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