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沪一阿婆豪掷6万多,儿子阻止竟被骂“没良心”!
新闻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吴浩亮 涂鹏程 陈玮
2024-02-19 20:21
一整套床上用品
包括床垫、枕头、床单、被子
如果买下来要花6万多,
其中光一个床垫
就将近4万8千元,
会不会觉得贵得离谱呢?
去年11月,小坊报道了
浦东沪南公路一家养生馆
以体验为名吹嘘天价床垫
声称不仅可以保健还能治病
吸引老年消费者听课
并推销床垫等产品
虽然在记者报道后,
沪南公路上的这家养生馆
闭门歇业,
但没想到在其他店铺
同款高价床垫仍在销售
且受到不少老年朋友青睐!
最近
上海一名阿婆
竟把6万多元看病钱
都用来买了“能治病”的床上用品!
普通人一看就有蹊跷,
老人为什么深信不疑呢?
家住上海奉贤的市民马先生向《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反映,他大年三十回青村镇老宅过年时,发现他母亲买了"和也"科技公司生产的一整套床上用品,花了66000元钱,花的是给他老父亲看病的钱!
而家里管钱的老母亲之所以如此"大手笔"一掷千金,正因为她听信了销售人员的说辞,坚信这种床垫、被子号称能治病,觉得这钱花得值。
马先生觉得
母亲肯定是被人忽悠了
于是干脆将她的银行卡暂行保管
这下却被母亲扣上不孝的帽子
让他哭笑不得!
但如此强大的洗脑效果
更让马先生觉得
应该将此事公之于众
马先生 投诉人:
当子女说,这些东西不应该以这么高价格去买的时候,老年人就认为你孝心不足,这是我自己的钱,为何你们子女要来干涉,没有良心。
马先生母亲买来的这一套床上用品,收据显示,床垫花费47999元,羽绒被3699元,就连床单都要差不多900元,之所以售价不菲,是因为销售人员宣称,这款床垫具有磁疗功能。
马先生 投诉人:
因为老父亲去年患上胰腺癌,医院进了26次,于是老母亲被人蛊惑。据我了解,我妈认为有治疗作用,因为好几个老人说原来有病,睡了就康复了,包括卖床垫的人也说,原来有心脏病,睡了之后心脏病就好了。
那么,这款天价床垫
是不是真的像它吹嘘的
有这么神奇的功能呢?
在青村镇马先生父母家
记者见到了马先生的母亲
6万多块钱花出去了
老人家总觉得功效肯定是有的
马先生母亲:
效果现在好的,我颈椎也不痛了。他说你脸色也好看了,我说之前供血不足,现在头不晕了。
不过
马先生的父亲对这款产品
却持保留意见
甚至觉得用了之后
还产生了失眠的副作用
但拗不过老伴对自己的一片关心
马先生父亲:
用这个下半夜睡不着觉,原来一直睡到五六点,现在晚上八点睡觉,睡到凌晨一点,最多三点钟,就醒了,醒了就睡不着了。我认为这个床可有可无,本身卖(床垫)的这个店,就是床上用品店,不是保健,所谓保健都是吹。
记者在网上
以"和也床垫"为关键词进行查询
发现这家公司
近年来已多次被曝光
2022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管部门,就曾对和也公司开在丽水市莲都区的一家销售门店,涉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开出45万元的罚单。
那么
为何还会有老人受骗上当
相关监管部门处罚取证
又有哪些难度呢?
记者发现,这次在奉贤区青村地区开的这家"和也"床垫门店,营销方式从线下体验,转到了线上直播,相比以往更隐蔽,查处难度也加大了不少。
马先生母亲告诉记者
和也公司为了给老人"洗脑"
设置了微信群
每天只要打卡看几场直播
就能领到肥皂、牙膏等小礼品
马先生母亲:
听课手机里装了小程序,听到人家用户都说好的,我也买了一个。
于是
记者潜入了这个推销群
并观看了两场直播
每场直播都是两个人
一个是“和也”的销售人员
另一个是所谓的"用户"
以亲身体会
把产品疗效说得天花乱坠
不过,记者在马先生母亲
购买床垫的育秀路门店
记者却没有看到
相关的涉嫌虚假宣传的材料
销售人员顾阿姨的说辞
也是滴水不漏
记者:你不做直播的么?
顾阿姨 "和也"育秀路店销售人员:直播有时候做,有时候不做。是公司平台在直播,人家都看得到的咯。
记者:这床垫到底有什么功效?
顾阿姨:我也不知道,就舒服。
记者:怎么舒服法,通过什么舒服的?
顾阿姨:阿姨也是一个老人,文化没的,反正比一般床舒服咯。
记者:睡了舒服,还是里面磁有功效?
顾阿姨:磁的功效反正网上都有的,你们一查就知道。
针对这种转战线上的营销模式
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
相比以往线下体验
违法行为更隐蔽,取证也更困难
徐国富 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南桥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
他们是专门建立一个群,你没有一些口令进不去,所以相关取证困难比较大。一个消费者在投诉举报的时候,我们尽量和消费者沟通,让他作为亲身经历者,来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虚假宣传内容方式途径等,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甚至向相关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协查,让所在地平台企业,帮助我们收集证据。
对此,法律界人士指出:
光从所谓的高价
消费者很难去质疑产品
但一旦涉及所谓的治疗和保健功能
就涉及了虚假宣传
而直播中所谓的用户
身份也存疑
如果一旦被证实为"托"
和也公司很可能已经触犯刑法
杨邹华 上海申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如果说直播间所谓的用户是“托”的话,这种情况下虚构主体,虚构疗效,最终如果认定是“托”的话,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记者:吴浩亮
摄像:涂鹏程、陈玮
编辑:李丽洁、夏进
视频:徐宸逸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