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颗!就在下个月!我国将发射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汤铭
2016-10-11 09:40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获悉,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XPNAV-1)将于11月择机发射,将实测脉冲星发射的X射线信号,尝试验证脉冲星导航技术体制的可行性。
这一次,中国不再跟随美欧的脚步,而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以脉冲星为基准的时间系统建成了,将是颠覆性的。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航天器可以不需要人来照料,我们对表的时间将是脉冲星时间。
脉冲星就是高速自转的中子
据介绍,恒星的一生也像人一样,经历从孕育诞生,到成长成熟,以及最终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大体上说来,恒星死亡后的遗骸可以分为三类: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脉冲星就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它的典型半径仅有10公里,其质量却在1.44倍至3.2倍太阳质量之间,是除黑洞外密度最大的天体。每立方厘米的脉冲星质量达到1亿吨,要用1000艘百万吨级的巨轮才能拖动。
脉冲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目前国际时间基准是原子时系统),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使之成为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
导航的核心就是要解决时间测量问题
导航和时间精准不精准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无论是最早出现的地文导航,还是大航海时代的天文导航,还是现代的无线电导航,都需要时间。
在无线电导航中,时间测量是基本观测量,根据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天基的无线电导航系统,采用单向达到时间测量距离。
脉冲星导航与卫星导航定位原理极为相似,其观测距离是利用脉冲星发射的同一X射线脉冲信号到达太阳系质心和航天器的时间差来测定的。当前,卫星导航定位精度为10米,脉冲星导航的最终精度也能够达到10米水平。
X射线脉冲星的独特优势
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或伽马(γ)射线等电磁波段发射信号。为什么要选择X射线脉冲星来探索组建导航系统呢?
事实上,早在1974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就首次提出基于脉冲星射电信号的航天器自主轨道确定方法。然而,这一方法缺陷明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脉冲星在射电频段信号极其微弱,需要至少25米口径的天线才能探测到。
对于红外、可见光和紫外脉冲星来说,由于数量稀少,光度较低,要求较大口径的望远镜以及较高的指向精度和信号处理技术,也不宜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
X射线属于高能光子,集中了脉冲星绝大部分辐射能量,易于小型化设备探测和信号处理,使其应用于航天器成为可能。脉冲星导航就是利用脉冲星发射的X射线信号作为天然信标,引导航天器在宇宙空间自由航行的。
不过,X射线难于穿透地球稠密的大气层,因此只能在地球大气层外空间才能观测到。所以,脉冲星导航系统不能直接对地面进行导航,而是对近地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及星际飞行器进行导航。
虽然前景振奋人心,脉冲星导航到底行不行,没有人知道。
尽管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关于脉冲星导航的概念,但是基于现代卫星导航系统到达时间测距思想而提出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问题,也仅是近10年来的事。目前,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研究处于关键技术研究与地面验证阶段,即将开展空间飞行试验,实测验证其可行性。
这一次,中国不再跟随美欧的脚步,而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1月将择机发射的世界上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将搭载两种类型的探测器载荷:一个是准直型微通道板探测器,探测面积为2400平方厘米;另一个是聚焦型探测器,聚焦镜头口径为17厘米。
接下来,我国还打算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探测26颗脉冲星,把它们的数据测得非常精准,建立脉冲星导航数据库。这26颗脉冲星分布在整个天球当中,距离地球都十分遥远,从几千到几万光年不等。
因为各项工作几乎无先例可循,研究团队历时10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探测器、数据库、时间同步和大尺度导航等关键技术。
(编辑:胡琰琦)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