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时讯
南方网
2016-05-18 19:4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5月17日新华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既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生命。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变动、大变革时代,时代变迁和实践变化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倒逼着我们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建立一套立足中国实践、体现中国智慧、反映中国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就曾明确强调,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夯实“三个自信”,必须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有调查显示,国际受众借助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经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在西强我弱舆论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语境下,必须要善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不断增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
推进学术观点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也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而言,学术观点创新已成核心内容和中心任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努力推进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创新,不断创造体现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新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筑牢根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十三五”期间要想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就必须用好创新这一“神兵利器”,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着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使哲学社会科学始终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