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美会谈之际突然制裁中国 欧盟要纳“投名状”?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3-19 20:26

32年以来首次,欧盟以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将制裁大棒挥向中国。


三十多年来首度制裁 释放何种信号?


据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3月17日,欧盟成员国大使协商同意,对中国4名官员和一个实体进行制裁,制裁方案包括实施旅行禁令和冻结资产。


德国外长马斯公开表示,预计22日的欧盟外长会将就制裁中国达成一致,官员姓名和实体名称届时也将公布。



其实,关于“欧盟准备就新疆问题制裁中国官员”的说法前几天就已经在西方媒体中甚嚣尘上。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已对此表明立场,“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强制绝育等侵犯人权行为”是个别别有用心的所谓学者和机构蓄意编造和散布的弥天大谎,任何愿意尊重和了解中国、不对新疆抱有恶意和偏见的人都应该对此予以警惕和抵制。若欧方执意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行为,中方必将作出坚决回应,奉陪到底。


此前一天,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欧洲政策中心举办的“60分钟吹风会”上也作出回应,反对动辄采取制裁的错误做法,更反对无视事实的肆意捏造。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朔认为,欧盟之所以不顾中方反对,执意以莫须有罪名对中国发起制裁,是所谓“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作怪,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当作普世标准扩大化、绝对化。


事实上,此前中方已邀请欧盟及其成员国代表访问新疆,却迟迟未收到答复。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作出过回应,表示中方已尽可能考虑欧方的愿望作出周到的安排,体现了最大诚意和灵活,但欧方却对访问一拖再拖、横生枝节,屡屡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王朔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欧方抱有自大心理,以“人权鼻祖”自居,不愿意、也不屑于真正了解中国,仅凭一些道听途说的错误信息,就大叫大嚷、指手画脚。


大打“新疆牌” 欧盟向谁表心意?


除了刷一波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感,欧盟的这番操作也被认为有“举牌站队”之嫌。


近期,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不断打着“人权”幌子,在涉港、涉疆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先有美国和加拿大将所谓“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帽子扣在中国头上,此后,荷兰国会也跟进指控。


欧盟紧随其后发布制裁,从时机上看又正值中美举行高层战略对话之际。王朔指出,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一直缺乏存在感的欧洲,打着所谓“民主国家同盟”的旗号,操弄涉疆议题,难免有向美国和其他盟友表明姿态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上台后,已多次向欧洲释放信号。今年1月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通话时表示,美国应与欧盟在中国议题上加强合作;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曾向欧洲喊话,称拜登十分欢迎尽早与欧洲伙伴开展磋商,讨论对于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而这两位,此刻正坐在中美会谈的谈判桌上。


欧美能否借此走出特朗普执政时期的“阴影”,甚至将曾经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带回“蜜月期”?王朔认为,这并非易事,双方在经贸领域、国际治理等方面存在深刻矛盾,欧洲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不会完全随美起舞。


欧盟对华风向要变?


无论是何种心态作祟,欧盟终究还是将要踏出制裁中国的第一步,虽然仅涉及四名官员,但仍有分析指出,制裁本身意味着欧盟对华政策的明显转变。


王朔认为,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并非最近才出现。早在2019年,欧盟就已出台报告,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而随着近年来中欧实力对比的快速变化,更是让欧洲对中国的防范和竞争心理不断上升,目前,这种战略焦虑正逐渐蔓延到其对华交往的各个领域。



就在一个月前,欧委会发布了最新贸易政策文件,不仅声称“中国奉行独特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并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成挑战”,还将世贸组织危机归咎于中方没有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宣称将在外资审查、出口管制、政府采购、补贴等领域采取更严格措施。


3月12日,七国集团外长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又针对中国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发表所谓联合声明,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横加干涉。


不过,王朔也表示,竞争和分歧虽难避免,但事实证明,中欧合作的大局仍在。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中国还首度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这样的良好态势今年仍在持续。根据欧盟统计局3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在欧盟货物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欧盟向中国出口货物总额达161亿欧元,同比增长6.6%,双边货物贸易总额494亿欧元,与2020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此外,中欧双方还在去年底如期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目前正在开展文本审核、翻译等工作。本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也正式生效实施,进一步拉近了中欧经贸关系。


王朔认为,中欧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双方应加强信任,对存在的分歧进行坦诚交流,避免陷入因政治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经贸往来的恶性循环。


(看看新闻Knews编辑: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