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让教育助推生命蓬勃向上
时讯
中国日报网
2021-04-15 19:51
不知何时,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比体育老师更卑微的,是没有课间10分钟的孩子”“孩子在教室里一坐一整天,见不到阳光”……家长的呼吁中,折射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更加具体更为多元,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为何要设置课间10分钟?这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课间适当活动有助于学生恢复体力、视力、注意力、创造力。体力、视力得不到适当恢复,长此以往,极有可能损伤身体健康。
学校是什么?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还是学习与人相处的课堂。默许孩子课间嬉戏打闹,无疑将增加意外发生的几率。学校和老师们“万一出了问题,责任谁都承担不起”的顾虑也十分无奈。但是,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所需的。在与同学间的嬉戏、跑动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增加了结交朋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
在“把课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可以玩耍”的诉求下,需要在刚性的校园管理制度下兼具柔性的人文关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携手、务实努力,这样教育才不会被“置之度外”。
学校夯实硬件的“基石”,增加适合学生课间游戏的设施设备,同时配以更多的数字化监管和人力资源投入;教师填平认知的“洼地”,鼓励学生到室外活动、休息,创造一些适合孩子玩耍的“10分钟”活动项目,多把“教育金句”写在关爱学生的环境里;社会和家长也应给予学校和老师更多尊重理解的声音,对学校过失率要有一定容忍度,“将心比心”更能换来持久的教育温度。
在保证锻炼时间、丰富活动形式、完善保障措施、健全考核机制等各方面下功夫,一定能搭建起课间锻炼与安全保障的通道,让孩子放松、家长放心。
成长是个“慢活”,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学业竞赛确实存在,也催生了许多“拼课”“拼娃”的风气。无论是课间还是课后,孩子们的休息时间缩短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补习课。于学校和家长而言,他们的严肃或者焦虑,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殷殷期盼。但殊不知,童年给孩子的快乐和滋养,或许正是在类似“课间10分钟”这些生长缝隙中,那些活力四射、欢快美妙的时光。在休息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精神生长、灵魂发育,触动于“自信”“勇敢”“感恩”“帮助”,感受来之不易的情感、朝气蓬勃的生命。
透过这10分钟的需求,我们免不了更深入去思考:现实的学校教育环境,距离群众期待是近了还是远了?点滴的细节,对于孩子们身心的成长、良好品格的形成都至关重要。孩子的全面发展,正如一株原生的苗木要变成盆景,需要花匠根据特点赋“魂”、审“趣”,才能呈现最终的艺术享受。现实生活中,虽然不是每一株苗木都能成为盆景,但是让他们沐浴阳光成长,在风雨中壮筋骨,每一株苗木一定都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关心学生的成长,是教育应有之义。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期待教育的方式更细致、更具体,真正帮助孩子全面成长,所传递出的信仰、温情、力量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暂无列表